建场初期,在茫茫辽阔的草原上新安一个家,是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那里却显得格外的困难与新鲜。供应市场离开我们太远、太远,加上交通不便,买些炊事用具都要到离开我们三、四百里的宝清县城去采购。买点日常用品,亦得徒步跋涉在丛山峻岭之中,长达百余里之外,用肩扛、手提的办法运回来。有时候就是手边有余钱,也无法买到如意物品。所需要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想办法才能获得。当时流传一句顺口溜“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无论啥事,公家的大事(架桥、筑路、修房)或是个人家庭琐事(托土坯、搭火炕、拉柴禾、种蔬菜、养家禽)都是如此。北大荒人就是靠着自己的一双手,来创造,来实现。
对于来自江南水乡的读书人――我来说,有的东西自从降生到人间的那天起,连见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干了。实在是难上加难!要想吃禽肉蛋类食品,就得自己动手饲养。但小禽苗没有地方可以买到,想买禽蛋也得去数百里之外去,太不划算了。有一年我回老家带一只小母鸡回来,火车上不让带“活物”。我着实费了不少脑筋,用尽心计,把小母鸡关进手提包里,放在座位下地板上。一怕它饿了,不时地喂些大米;二怕列车员一旦发现除了没收,还得罚款。千方百计地藏着,但心里总是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提心吊胆,牵肠挂肚,随时警惕着不测风云的降临。万幸的是经过七天七夜在列车上的颠簸,行程八千余里,真可谓“八千里风和月”啊!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它一来就为我们下了几个蛋,让我们全家人都欢喜异常。但由于南北气候相差太大,单薄的羽毛无法抵御严寒,所以没有多久,它就与世长辞啦。我们心痛极了。鸡没有了,蛋还得要吃呀!怎么办?想办法自己人工孵化小鸡、小鸭、小鹅。孵化它们,没有蛋也是白搭。这真是“无米之炊”难坏了“巧媳妇”。为了吃蛋,还得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找“种蛋”。又到哪里去找呢?于是我做出果断地决定,到数百里之外的宝清县城乡结合部的农家园去寻找。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找到了一家养了数十只的农家园。一进院门,我首先用眼看一看鸡群中有没有公鸡踪影,没有公鸡也是不行的。一位中年妇女上前搭腔了:“你干什么来的?是买鸡蛋的吗?”我带着微笑点了点头,说“买鸡蛋,怎么卖,多少一个?”她见农场来的,是买鸡蛋的,高兴极了。漫天要价,开了个天价。买一只母鸡更是不得了。那容不得你砍价,态度十分蛮横。“要不要?不要就算了。”一句话把你顶到南墙上去。当时由于养鸡心切,屏气低声根本不看什么品种,什么价格,见蛋就买。经确认之后,就买了数十只鸡蛋、鸭蛋、鹅蛋带回来。但有一点我必须牢牢掌握:蛋是否新鲜?是否受精蛋(种蛋)?带着蛋,一路上小心翼翼,怕一时不慎会造成“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后果。
回到家后,我们在火炕上铺上一层厚厚较旧的棉毯,把鸡蛋放在毯上,再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旧棉衣保暖。学着它们妈妈的样儿,经常翻一番蛋,使它们之间温湿度一致,并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凉蛋”,保证它们呼吸足够的新鲜空气。过去东北农村老妈妈整个隆冬季节,成天盘着双腿在火炕上,拿支大烟杆,挂着大烟袋,抽口“关东烟”,抿嘴微笑,不时地“摸蛋”(翻蛋)。一冬天可孵出好几窝,出卖鸡苗。我们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在家时对它们进行照顾。一般晚上烧火炕,白天不烧炕就是保暖。晚上时我们轮流值班,即谁醒了谁翻蛋。
在孵化日子里,我们总是提心吊胆。一怕孩子压碎蛋,二怕蛋因过热而被烫死,三怕炕凉了达不到它们需要的温度与湿度。我们还在屋子里面放一支温度计,经常观看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孵化湿度前期较低,后期较高,掌握在37.5-40度之间。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周后,须检查蛋内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捡出“中死蛋”。小鸡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21天会准时孵化出小雏鸡。鸭、鹅28天才能破壳而出。在即将破壳的前夕,它们都本能地用嫩嫩的、淡黄的小嘴巴慢慢地啄着蛋壳,由小到大,直到琢出的缺口足以让他们钻出来,终于来到人间了。由于这是通过亲手操作,精心孵化出的可爱的小雏鸡。所以我们看到它们的出世会欣喜异常。大叫:“哇!我们成功了啦!”
过去农村里是自给自足的农家乐自然经济,就是老妈妈“摸蛋”或老母即“抱窝”孵化出小鸡、小鸭、小鹅之类。过去没有什么大型养鸡场,更没有现代化的孵化器。南方人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人工火炕上‘摸蛋’”,这样稀奇古怪的新鲜事呀!
孵化小鸡一般都在二月底进行。过早孵化出来的雏鸡在室内饲养,隆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太悬殊,保暖难度很大,雏鸡容易感冒,死亡率高。过晚孵化的小鸡,由于渐热的天气,疾病亦多,不容易饲养管理。同时长大后,它们进入产蛋期时临近冬天,天气渐凉,早晚冰霜,它们就不能下蛋了,一年的辛苦又要落空!所以必须注意把握孵化的时机。
刚出壳的雏鸡,毛羽还是潮湿,身体比较软弱,需继续在炕上饲养一段时间,或放在垫有破棉衣之类的柳条筐里饲养,不能放在地上,避免受凉拉白痢而夭折。这是很重要的育雏关。过了这道坎,天气渐暖起来,可以放养房前屋后露天地里。但要防止鼠害及蚊子叮咬。
经过5-6个月的精心饲养,鸡长大了,开始下蛋了,总算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自己”下的蛋了。那次公公正是说到这个故事时,我听了真是笑得闭不上嘴。于是写了一篇短文――“超人的生活”,在网上发了贴。没有想到网友们竟如此感兴趣,还给予我公公极大的鼓励,于是他开始了北大荒系列故事的创作。
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人们为了补充营养很注重吃鸡蛋,所以更偏爱养母鸡。在孵化选蛋时,人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蛋的形状上。两端都是园园的蛋是母鸡蛋,一端尖另一端园园的蛋是公鸡蛋,以此鉴别雏鸡的性别。在雏鸡长大成中雏时(如拳头大小)亦可区别公母。雄性鸡的鸡冠肉较厚,锯齿刻口粗钝,不规则,大小不一。雌性鸡,鸡冠肉较薄,锯齿刻口细小而尖,排列整齐,大小均匀。雏鸭则根据脊椎骨与尾椎骨之间连接处的关节而定,用拇指与食指触之,即感觉出来其粗细与长短。凡是细而长,能容一手指头者,是母鸭,反之则是公鸭。经反复实践验证,对幼小鸡、鸭性别鉴别的方法准确率极高。人们常用手指扒开其肛门观察小鹅,来区分其性别。
产蛋母鸡到天气转凉会停止下蛋了,这是客观规律所决定。为了让它们继续下蛋,我把它们关在用木板制作的鸡笼里。将鸡笼放在保暖的厨房走廊里,让它们继续为我们下蛋。这招数特别灵验。每天它们都产下一蛋。后来我又想起绝招,用200度灯泡昼夜照明,不让它们睡觉,加强饲养管理,让它们一天下两个蛋。一经实践,获得较好的效果。虽然不是天天都下两个蛋,总产蛋数目比较以前大大增多了。我高兴极了。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它在超强度、超负荷的下蛋之后,我发现它们的肚子下面羽毛都掉光了,露出了幼嫩的肉体。它们在墙上啄食砂浆与涂抹的石灰,把墙壁上啄成一个个小洞,如弹孔一般。有一天发现一只母鸡下蛋时有气无力地躺在笼子里,站不起来。这时才意识到,它们身体由于长期缺乏自然阳光直射条件下产蛋,钙质消耗太多所致。于是我立即将它抱出笼子,放在有阳光直射的避风保暖地方晒起太阳,只一会功夫,它就站立起来开始活动了,如同正常生活一样。在这种现象的启发下,后来我在房子外面南墙脚下挖一个深度70-80公分,宽度70公分,长度随意的土坑,上面架上几根木板条形成比北面高、南面低的斜坡,上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如蔬菜育苗的温床一样,把母鸡群放在里面饲养起来,收到既能产蛋又不缺钙的效果。夜间在塑料薄膜上铺上一层厚厚的保暖草帘子,防止夜间低温侵入而造成它们感冒得病。我家就是这样解决家庭吃蛋难的问题。但公鸡入冬后就屠宰了,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支出。
在这里还想说几句关于鹅的事情。鹅与鸡鸭一样用人工孵化办法来解决种苗问题。小鹅爱吃青草,不爱吃粮食。生长速度比鸡鸭快。它有几个特点让我感到惊奇。
一、 它能自己抱窝孵化小鹅,并带着它的小宝宝到处寻找食物与玩耍。
二、它能看家守舍,防止陌生人进舍偷盗。它见了陌生人高声喊叫“嘎噜!嘎噜!”提醒人们警惕。同时并向他们发起及其迅速的凶狠而猛烈的进攻,用嘴巴咬住你的大腿不放,使劲拧着,真叫痛呀。人们望而生畏,不敢近前。小朋友路过我家门前会被它撵走,惊吓得到处乱跑,流着眼泪,直叫爹妈!
三、它有“老马识途”的本事。一次我要回南方去,就将我家饲养的四只大鹅,每只约重7-8斤,送给远离我家七、八里之外的同乡好友。当时我夫妻俩用个大柳条筐把它们抬去。翻过青山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是满头大汗,都快喘不过气来,终于送到目的地,说明来意后,他们感激不已,我们向他们交待了这些鹅的生活习性等一些情况,叮嘱他们关好鹅棚的大门避免丢失。寒暄一下就赶回家了。谁知道刚到门口就发现四只大鹅,仔细一看,原来它们是我家的大鹅,立即打电话询问朋友,这时,他们才发现大鹅没有了。通过这件事,让我们知道鹅还有识途本领呢!
对于来自江南水乡的读书人――我来说,有的东西自从降生到人间的那天起,连见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干了。实在是难上加难!要想吃禽肉蛋类食品,就得自己动手饲养。但小禽苗没有地方可以买到,想买禽蛋也得去数百里之外去,太不划算了。有一年我回老家带一只小母鸡回来,火车上不让带“活物”。我着实费了不少脑筋,用尽心计,把小母鸡关进手提包里,放在座位下地板上。一怕它饿了,不时地喂些大米;二怕列车员一旦发现除了没收,还得罚款。千方百计地藏着,但心里总是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提心吊胆,牵肠挂肚,随时警惕着不测风云的降临。万幸的是经过七天七夜在列车上的颠簸,行程八千余里,真可谓“八千里风和月”啊!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它一来就为我们下了几个蛋,让我们全家人都欢喜异常。但由于南北气候相差太大,单薄的羽毛无法抵御严寒,所以没有多久,它就与世长辞啦。我们心痛极了。鸡没有了,蛋还得要吃呀!怎么办?想办法自己人工孵化小鸡、小鸭、小鹅。孵化它们,没有蛋也是白搭。这真是“无米之炊”难坏了“巧媳妇”。为了吃蛋,还得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找“种蛋”。又到哪里去找呢?于是我做出果断地决定,到数百里之外的宝清县城乡结合部的农家园去寻找。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找到了一家养了数十只的农家园。一进院门,我首先用眼看一看鸡群中有没有公鸡踪影,没有公鸡也是不行的。一位中年妇女上前搭腔了:“你干什么来的?是买鸡蛋的吗?”我带着微笑点了点头,说“买鸡蛋,怎么卖,多少一个?”她见农场来的,是买鸡蛋的,高兴极了。漫天要价,开了个天价。买一只母鸡更是不得了。那容不得你砍价,态度十分蛮横。“要不要?不要就算了。”一句话把你顶到南墙上去。当时由于养鸡心切,屏气低声根本不看什么品种,什么价格,见蛋就买。经确认之后,就买了数十只鸡蛋、鸭蛋、鹅蛋带回来。但有一点我必须牢牢掌握:蛋是否新鲜?是否受精蛋(种蛋)?带着蛋,一路上小心翼翼,怕一时不慎会造成“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后果。
回到家后,我们在火炕上铺上一层厚厚较旧的棉毯,把鸡蛋放在毯上,再覆盖上一层厚厚的旧棉衣保暖。学着它们妈妈的样儿,经常翻一番蛋,使它们之间温湿度一致,并间隔一段时间进行“凉蛋”,保证它们呼吸足够的新鲜空气。过去东北农村老妈妈整个隆冬季节,成天盘着双腿在火炕上,拿支大烟杆,挂着大烟袋,抽口“关东烟”,抿嘴微笑,不时地“摸蛋”(翻蛋)。一冬天可孵出好几窝,出卖鸡苗。我们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在家时对它们进行照顾。一般晚上烧火炕,白天不烧炕就是保暖。晚上时我们轮流值班,即谁醒了谁翻蛋。
在孵化日子里,我们总是提心吊胆。一怕孩子压碎蛋,二怕蛋因过热而被烫死,三怕炕凉了达不到它们需要的温度与湿度。我们还在屋子里面放一支温度计,经常观看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孵化湿度前期较低,后期较高,掌握在37.5-40度之间。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周后,须检查蛋内胚胎发育情况,及时捡出“中死蛋”。小鸡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21天会准时孵化出小雏鸡。鸭、鹅28天才能破壳而出。在即将破壳的前夕,它们都本能地用嫩嫩的、淡黄的小嘴巴慢慢地啄着蛋壳,由小到大,直到琢出的缺口足以让他们钻出来,终于来到人间了。由于这是通过亲手操作,精心孵化出的可爱的小雏鸡。所以我们看到它们的出世会欣喜异常。大叫:“哇!我们成功了啦!”
过去农村里是自给自足的农家乐自然经济,就是老妈妈“摸蛋”或老母即“抱窝”孵化出小鸡、小鸭、小鹅之类。过去没有什么大型养鸡场,更没有现代化的孵化器。南方人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人工火炕上‘摸蛋’”,这样稀奇古怪的新鲜事呀!
孵化小鸡一般都在二月底进行。过早孵化出来的雏鸡在室内饲养,隆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太悬殊,保暖难度很大,雏鸡容易感冒,死亡率高。过晚孵化的小鸡,由于渐热的天气,疾病亦多,不容易饲养管理。同时长大后,它们进入产蛋期时临近冬天,天气渐凉,早晚冰霜,它们就不能下蛋了,一年的辛苦又要落空!所以必须注意把握孵化的时机。
刚出壳的雏鸡,毛羽还是潮湿,身体比较软弱,需继续在炕上饲养一段时间,或放在垫有破棉衣之类的柳条筐里饲养,不能放在地上,避免受凉拉白痢而夭折。这是很重要的育雏关。过了这道坎,天气渐暖起来,可以放养房前屋后露天地里。但要防止鼠害及蚊子叮咬。
经过5-6个月的精心饲养,鸡长大了,开始下蛋了,总算如愿以偿地吃到了“自己”下的蛋了。那次公公正是说到这个故事时,我听了真是笑得闭不上嘴。于是写了一篇短文――“超人的生活”,在网上发了贴。没有想到网友们竟如此感兴趣,还给予我公公极大的鼓励,于是他开始了北大荒系列故事的创作。
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人们为了补充营养很注重吃鸡蛋,所以更偏爱养母鸡。在孵化选蛋时,人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蛋的形状上。两端都是园园的蛋是母鸡蛋,一端尖另一端园园的蛋是公鸡蛋,以此鉴别雏鸡的性别。在雏鸡长大成中雏时(如拳头大小)亦可区别公母。雄性鸡的鸡冠肉较厚,锯齿刻口粗钝,不规则,大小不一。雌性鸡,鸡冠肉较薄,锯齿刻口细小而尖,排列整齐,大小均匀。雏鸭则根据脊椎骨与尾椎骨之间连接处的关节而定,用拇指与食指触之,即感觉出来其粗细与长短。凡是细而长,能容一手指头者,是母鸭,反之则是公鸭。经反复实践验证,对幼小鸡、鸭性别鉴别的方法准确率极高。人们常用手指扒开其肛门观察小鹅,来区分其性别。
产蛋母鸡到天气转凉会停止下蛋了,这是客观规律所决定。为了让它们继续下蛋,我把它们关在用木板制作的鸡笼里。将鸡笼放在保暖的厨房走廊里,让它们继续为我们下蛋。这招数特别灵验。每天它们都产下一蛋。后来我又想起绝招,用200度灯泡昼夜照明,不让它们睡觉,加强饲养管理,让它们一天下两个蛋。一经实践,获得较好的效果。虽然不是天天都下两个蛋,总产蛋数目比较以前大大增多了。我高兴极了。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它在超强度、超负荷的下蛋之后,我发现它们的肚子下面羽毛都掉光了,露出了幼嫩的肉体。它们在墙上啄食砂浆与涂抹的石灰,把墙壁上啄成一个个小洞,如弹孔一般。有一天发现一只母鸡下蛋时有气无力地躺在笼子里,站不起来。这时才意识到,它们身体由于长期缺乏自然阳光直射条件下产蛋,钙质消耗太多所致。于是我立即将它抱出笼子,放在有阳光直射的避风保暖地方晒起太阳,只一会功夫,它就站立起来开始活动了,如同正常生活一样。在这种现象的启发下,后来我在房子外面南墙脚下挖一个深度70-80公分,宽度70公分,长度随意的土坑,上面架上几根木板条形成比北面高、南面低的斜坡,上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如蔬菜育苗的温床一样,把母鸡群放在里面饲养起来,收到既能产蛋又不缺钙的效果。夜间在塑料薄膜上铺上一层厚厚的保暖草帘子,防止夜间低温侵入而造成它们感冒得病。我家就是这样解决家庭吃蛋难的问题。但公鸡入冬后就屠宰了,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支出。
在这里还想说几句关于鹅的事情。鹅与鸡鸭一样用人工孵化办法来解决种苗问题。小鹅爱吃青草,不爱吃粮食。生长速度比鸡鸭快。它有几个特点让我感到惊奇。
前一篇:江南有竹生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