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行散记 |
今天我们全家去了位于复兴门外大街的首都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去年12月中旬才对外开放的,从外形结构看很壮观,又富于时代感。
一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个气势宏伟、色泽鲜艳的老北京牌楼,匾上书“宣德门”三个烫金的大字,馆的右边有五层楼,都是方形展厅;左边的建筑物造型独特,椭圆型的青铜展厅斜出墙面,据说象征着古代文物破土而出,是六层的圆形展厅。
我们决定先参观右边的展厅,一层有画家齐白石的书画作品展,分人物、花鸟鱼虫、植物等。我们依次看过去,最欣赏的还是他画的虾,浓淡相谐,虚实结合,赋于每只虾以鲜活的神韵,让人感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画展中的不少作品都是白石老人在90多岁高龄创作的,技法娴熟,功力深厚,实在令人叹服。
沿电梯扶梯上了2楼,这里是“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记录了古都北京的发展史,演绎了北京从元大都至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不少出土的文物汇载了古代北京城的历史文化,除了实物展品外,馆内还设有不少多媒体放映室,及模拟的实景虚实结合的场景再现,如积水潭码头的泊船、货品,原来那里曾经是水上货运的中心,而现在都被楼房商铺覆盖了。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7-151807_23702.jpg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7-151309_28397.jpg
乾隆南巡的一座木雕的场景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它长九米、宽三米,是根据清代手绘《乾隆南巡图》,按人物实际尺寸的二十分之一复原。再现了乾隆南巡回京时,都城的繁华景象。展品制作的工艺十分精湛,
无论是皇家气派,还是市井生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其中五百多个人物,不同身份不同的表情,刻划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7-151415_47794.jpg
古代科举的试卷引起我的注意,虽然试卷的纸张有些残破,但上面的文字还很清晰,那隽秀的毛笔字简直可以当做书法字帖,难怪是名列前茅的文章呢。
“古都北京——城建篇”在三楼 ,展览的是不少老北京的建筑,有古城墙,还有胡同、四合院,原来这四合院的大门还很有讲究,做官的,经商的,大户人家的门廊设计都各有其特点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无法仔细去分辨、了解其中的奥妙。
四楼的是精品陈列,包括古代瓷器和佛像展,那一尊尊精美的佛像和一件件精致的陶瓷艺术品因不同时代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体现了历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9-091034_27072.jpg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9-091050_31840.jpg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9-091137_36641.jpg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9-091719_21624.jpg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9-091209_70721.jpg
最高层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介绍老北京的民俗,首先是一组官家迎亲的热烈场面,吹吹打打的乐手,装饰一新的花轿。南面还有舞狮踩高跷和驼队进京而组成的热闹场景,展室里面陈列了不少老北京的民俗,庙会上表演的各种道具,舞狮用的,踩高跷、
等等。风车、花灯、糖葫芦,面人,绒花,兔爷,都是庙会中常见的货品,因为这里陈列的是与现代比较接近的物品,所以在设计上比较新颖,色彩也很艳丽,让小孩子来这里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民俗是非常便利,也能让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其形象生动。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7-151940_59501.jpg
http://www.sohoxiaobao.com/chinese/bbs/uploadfile/_2006/20060207-152041_11930.jpg
下午四点首都博物馆就闭馆了,匆匆的参观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这是一个古典情怀与现代气息完美结合的博物馆,虽然还有另一半没有来的及去看,但我想也许留下些许遗憾比较好,这样可以下次来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