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被艺术人生,是不是很解气?
(2009-12-10 11:30:24)
标签:
天涯论坛作者蛋操鹰杂谈 |
找哭和找笑是不一样的,如今要找笑挺难,连相声小品大师们都找不着新鲜的笑话段子了,会扯蛋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像郭德纲、周立波级别的笑料那都得掏银子去买。而要真去找哭却很容易,活生生的大千社会里有着那么多真实的、乃至残酷的眼泪题材,但那样可能会付出过大的心理成本,所以还是有人选择伤感不伤身的艺术人生,至少那比琼瑶戏、肥皂剧要真实些吧。故此去艺术人生找哭也是可以理解的。
盈盈热泪,寸寸柔肠,眼泪本身并非毫无价值,情到深处,自然喷薄的眼泪确可打动人心,朱军自己也辩说眼泪是温暖不是作秀。问题是当所有嘉宾的各个艺术人生,每每降格成为朱军的蒙汗药,催泪弹,似曾相识的音乐声中,眼泪和哭泣成为屡试不爽的廉价调味料,而所谓节目主持人只需要用最浅薄的语言、最献媚的姿态、最程式化的提问,最暴露的煽情来作诗朗诵的时候,节目的基调便霸道地掺入了一种藐视嘉宾与观众感情与尊严的虚伪。
自倪赵时代以来,包括朱军和他的多数同事们的主持,都需要有特定的文化气场的支承,只要是在规定的气场内,他们能够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指点江山的气概化作黄钟大吕之音。而一旦气场不合,他们的主持便会左右支绌、大露破绽,那点口才、急智和文化的底子还不够打补丁的。所以艺术人生得以保持长久的和谐局面要感谢嘉宾(也就是“艺术家”)群体。我们的人民艺术家也是人,多数人一遇到公开展示“德艺双馨”的场合,便会诚惶诚恐,受宠若惊,骨子里那点本能的装13基因顿时会膨胀开来。就像挂甲台村的长须老者在被屠戮之前忘形激情地吟唱,那一刻他已经骨头轻得自己也分不清真诚与虚假了。而混杂着真与假的大脑一旦被架上了高尚的流水线,便会自然地会挤压自己和别人心脏的最柔软部分,源源不断地榨出真诚的热泪。加上玩艺术的大多比较感性,常常会把演戏与人生交织一处,快速进入角色、融入情境又是多数艺人的基本功,所以眼泪的产量用不着担心。于是来找哭的易感人群都暂时性被高尚、被高潮,艺术人生在没来及给观众植入艺术细胞的情况下,首先迅速地发达了观众的泪腺,而观众的眼泪托着朱军的节目水涨船高。
有一个成语叫做惺惺作态,字面上人人皆知是贬义词,可是一到现实之中,惺惺作态的虚假反而司空见惯,甚至有意无意地信以为真。就像小孩喊破皇帝的裸体,谎言的揭穿,虚伪的破灭,不须练就多么高深的道行就可以做到。笔挺的西装是不是妈妈做的,翻过领口来看看商标就可以证伪,同样很多披挂招摇着的高尚外衣,翻过来看都可以轻易地鉴定真伪,可是太多人懒得去翻、不愿去翻、不敢去翻。
估计有人会严重不同意:高尚就是高尚,翻过来还是高尚,去质疑高尚的行为本身就是卑下,不配合玩高尚是傻X。这我也能够理解: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讲,艺术人生也许追求的是纯真的终极价值,这很美好。但是接近纯真的目标需要切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步骤与行动,否则只能是与纯真背道而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当很多人连安身立命、成家立业、独立自主所需的工具价值都还没摸着边的时候,整天拿自己的眼泪去配合他人的高尚,也未必不是某人心目中听话的傻X。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一些港星们的人生观更为务实,而且务实得很个性,也很坚定。
纯真作为终极价值,这是说来容易做到难的。出于生存名利的需要,人人都不免有虚假甚至狡诈的一面,周润发自己也不例外。若是抱着质疑苛刻的态度,或许他也有自我炒作、弄人自逞之嫌,甚至还有可能是两人串合表演的双簧——可当看到缺乏文化和真诚的温情面具被嘻嘻哈哈地扒下来,那时的确是挺解颐,挺解气的。
前一篇:惊鸿一瞥-90后
后一篇:向张开印学习 KO所有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