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心的期待,急急忙忙的奔向电影院,兴致勃勃地观影,换来的确实失望和哈欠连天。
在无数个场合,我都毫不掩饰自己对冯导的喜爱,以往他的影片都坚持走商业路线,影片既好看又赚钱,我一直认为这才是中国电影的真正出路,所以力挺冯小刚。
去年的《天下无贼》算是一个转型,而且还算转的成功,这让冯小刚更加有了坚持自己的勇气。不知道冯小刚是厌倦了以往幽默路线的商业片,还是固执的以为自己可以无所不能?《天下无贼》是不是给了他更大的自信,亦或者盲目的自大,以至于舍己所长。
看报道说,影片首映式的时候,出现了记者的几次笑场,于是冯导很生气,我想有两个原因让冯导很生气,一是这些记者很浅薄,不理解他的大作;二是作品得不到认可,冯导很郁闷。于是冯导领着主创人员到处宣传说明,借以表白自己。在我看来,这其实大可不必,你的作品完成之后,你也就失去了对作品价值的评论权利,关于它的实际价值需要大家来评论,需要观众来衡量,不要摆出一幅众人皆傻我独醒的姿态来。
换个角度,我也很理解冯导的心情,辛辛苦苦做了一年的电影就这样被否定,确实心有不甘,不允许别人玷污它,但他可能忘了电影是件商品,需要放在市场之中去衡量的,你能管得住自己,还能管得住别人怎么想吗?何况我们都是花了钱的!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说为什么我们会不满了。
1、盲目跟风,做起武侠电影,用武打的方式叙述老套的故事。眼看着张艺谋、陈凯歌等人靠武侠片发了财,心里不免痒痒,本身又清高自大,他们做得了为什么我就做不得?殊不知,术业有专攻阿。
2、场面过于宏大,形势大于内容。这样的结果就是拖沓,有些情节的安排与整个故事毫无牵连,看着看着容易睡着,花30元钱坐着睡觉有些不值当的。
3、个别台词太过搞笑。虽然体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但我却清晰地记得自己笑过,这跟本片的悲剧风格不相符,这恐怕是冯导做惯了喜剧片,再做悲剧有些不适应,还保留着原来的影子。我想劝冯导一句,别再往死胡同走了,盲目的、自大的、固执的坚持己见不一定是件好事。
4、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故事本身,冯导不会以为我们都没文化吧,莎士比亚大家还都是拜读过的,整个故事生搬硬套,把《哈姆雷特》的故事搬上了荧幕,整个一个古装的武侠版的王子复仇记。
看电影的时候我是脸红的,始终是惴惴不安的,强烈动员一帮朋友去看电影,重点推荐了《夜宴》,放映中,朋友无奈又无聊的眼神,放映后,大家失望的表情,让我觉得好像杀人越货般不安,我不知道开始冯导看到这部电影的剧本后是种什么感觉,有没有想过重复经典的后果是什么?重复经典好坏暂借不论,你非得把存在了几百年的经典说成自己的原创作,是不是有点不要脸了,何况还算是一个大牌的导演。不知道冯导有没有脸红过,有没有承认过自己的模仿,能不能承认自己的败笔,如果还是一味的固执,接下去恐怕要危险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