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凤凰花开的路口》——转自林志炫贴吧《林志炫早中期歌曲推荐+背景故事【天涯施大出品】》

(2013-05-23 10:21:04)
    在济南《歌声传奇》现场看到老林在看到认错MV时候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本想自己写一些当时的想法,既关乎自己也关乎老林,后来在贴吧看到下面这篇帖子,觉得自己想法实在是肤浅,于是把这篇贴子粘过来纪念自己将逝的学生时代,也愿老林和包子老师现在能够在各自的旅途上幸福快乐。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8EN00SIGG.gif特别感谢天涯 施瓦本的模糊 大人!!分割线下是施大作品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
-------------------------------分----割-----线----------------------------------------
推荐歌曲之八《凤凰花开的路口》 

如果说《毕业纪念册》是写给同窗的,是少年人的懵懂与憧憬,悲伤与欣喜。那么《凤凰花开的路口》则透着青年人的回顾与眷念。 

如同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林志炫用他那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青涩未褪,又逐渐成熟的嗓音娓娓描绘一段心情,一场怀念。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楼南蔚。楼南蔚介绍这歌的背后故事的时候说,歌词内容写的就是李骥和林志炫。她一路从木船民歌会陪着李林走过来,看到两人出名,大红,分开,单飞。种种情景,历历在目,然后就有了这首歌。 

李骥和林志炫相识于学校,17岁,互相闻名。 
后来林志炫听到李骥的乐队在唱Air Supply 的 《All Out of LOVE》,一听之下,觉得自己可以胜任主唱,毛遂自荐。两人一拍即合。用林志炫的说法就是,他被李骥的音乐迷惑,做了美声的叛徒。因为李骥,他踏入了流行音乐圈。 
两个怀揣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背负着自己和对方的理想,默默出发。 
他们参加了三年的木船歌会,都无果而回。其间也有只想签约林志炫的,但小林坚持要和李骥一起。 
后来证明,李骥+林志炫绝对是1+1>2。 

辗转之间,到了点将,一曲认错,他俩红遍华语音乐圈。认错成为百万专辑。 

优客李林接着又出了《黄丝带》、《少年游》、《捍卫爱情》,其间还发过两个英文翻唱专辑。 

然后就是“分手”。 

我们已经很难确定分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只能从访谈、视频的只言片语中看到,他俩的分开或许是必然,或许是偶然,但音乐上的分歧,性格因素,家庭因素,都让两人站在了离别的岔路口上。 

于是,两个人的精选集发布会成了分手发布会。林志炫泣不成声,李骥倒是显得淡定些。当林志炫哭得不成样子的时候,李骥护着他替他挡住了记者,带着他走出了大门。 

《毕业纪念册》里说:“有千般百般难舍的感情,在这一刻,也必须互道珍重,互祝顺利。”

我们不知道李骥是否祝林志炫前途顺利,也不知道林志炫有没有好好地跟李骥道声珍重,但我们却能在多年后的节目中清晰地看到——他俩从来没有郑重严肃地说过一句对方的不是。 
就算李骥在分开后,出了专辑《一个李骥》,以市场的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的音乐生涯,接着投资,失败,自杀,读书。 
就算林志炫在分开后,出了专辑《一个人的样子》,然后告别唱歌,经历了印刷厂失火,母亲的去世,再次大红,离开索尼独立制片。 

种种事情,艰难苦恨皆有,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没有说过一句对方的不好。 

95年8月两人分开。95年10月,林志炫录制《一个人的样子》,这时候,他真的是一个人的样子了。 

林志炫现在话唠,可当年不这样。因为有个李骥可以插科打诨,帮忙应付,他专心唱歌就好。
李骥的离开,让林志炫学会重新成长。 

95年10月,合约到头,林志炫离开了点将。我不知道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心情来对待未来的,但依稀从《一个人的样子》专辑里的一些MV镜头中,可以模模糊糊地触摸到他当年的脉搏——也许,他真的没想过要回来。 

可能这张专辑不是都唱给李骥听的,但是《你的样子》里那闪回的优客的镜头,的的确确是在告诉我们——林志炫是用这张专辑致敬,是用这张专辑告别。向优客致敬,向优客告别,向音乐致敬,向音乐告别。 

与《一个人的样子》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骥的《一个李骥》。里面有首歌叫《十分之一》,李骥虽然曾经说过,这首歌是唱给女朋友的,但他最终承认,《十分之一》就是唱给优客唱给林志炫的:告别你等于告别自己十分之一的理想。 
李骥说两人是互相取暖。但我觉得,可能更是互相支撑。没了另一方的撑持,只有告别。 

于是,散了吧。 
各自行走在自己的人生山峰上。 

99年,《单身情歌》火遍大江南北,李骥在北京的出租车上听到,泪流满面。阔别已久的声音再度在耳边响起,让当时遭遇颇多的李骥再也难以压抑内心的情感。 
李骥说,这首歌林志炫不会喜欢。后来证明,果如他所料。他有多在意优客,就有多在意林志炫的声音。 

01年,林志炫的演唱会上,他突然得知,李骥在台下看他演出,激动万分。 
李骥说,自己当时很痛苦,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女朋友被别人搂在怀里。 

04年上海演唱会,林志炫说明明8年没有合作,但是眼神的交流依然是那么的直接,一个眼神就知道在相隔150米的地方要同时下楼梯。 
有些东西,仍然在。 

06年金曲奖颁奖典礼,李骥被邀请做评委。 
那一年的金曲奖,林志炫照例是个看客。 
后来,李骥写道:看到志炫一次次不服输地用他对音乐的热爱企图证明自己的存在,还是有些痛心。我幸运得多,随时随地都能做我想要的,几乎谁都挡不了我。但是志炫有家人、有牵挂,还有过去挥不去的记忆。我都替他觉得辛苦,只是我能做的,也仅是满不在乎的态度,不加重他的得失心。早知道不可能得奖,但是知道了结果,还是一阵心痛,真的需要有个人来做好规划,自己扛着,太累了。 
昨天来不及在台上说的,就是你一直是最好的。 


李骥说过,林志炫是台湾最好的男声。李骥说过,他17岁就知道林志炫的声音有多么的美。李骥对林志炫说:你一直是最好的。 

林志炫说,李骥就是他背后那双手。 

明明两个人遭遇过那么多坎坷不平,起起落落,可仍然能够站在对方的身后说,你是最好的。

两个人从少年到青年到如今一个人有了一双儿女,一个人继续奔波在音乐之路上。 
成长的坎坷,分享的片刻。 
当林志炫再次唱起李骥写的歌,一切仿佛都还在昨天。 
所以我们不仅一次次感慨,李林站在一起,是永远不变的少年的感觉,是校园的气息。当年的情谊,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磨,只会在时光的河流中越来越亮丽如昔。 

最好的搭档,虽然划下了残破的句点。 
但人生的重大事件,他俩一直都在对方的生命轨道上留下了或浓或淡的痕迹。 
就像《流星》里写的那样:我会在属于你的星座上留下一点轨迹,告诉你不要放弃。 

唯一让我反复感叹的是:人生最遗憾的事情,往往是没有好好地跟最美好的人和事,认真的道别。 


《凤凰花开的路口》这首歌最早收录在《熟情歌》里,也是一次成型。 
推荐大家去听《熟情歌》里的原版。编曲和伴奏跟《ONE TAKE》里的略微不同。据说是在林志炫家的餐厅录制的。 


钢琴响起的刹那,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校园。 
斑斑驳驳的树影旁,郁郁青青的院墙内,是学校的音乐教室。 
阳光铺过,一个清瘦的少年正在摇头晃脑地唱歌,旁边是戴着厚厚镜片抱着吉他弹兴正浓的好友。 
两人从《All out of love 》到《Here I am》,从老鹰乐队到空中补给。 
他们不知疲倦,不想未来。 
教室里,阳光下,年轻的林志炫和李骥,凭借着对音乐的爱好与执着,在青春的简谱里画下一个个音符。 
空气里都是音乐的味道,音乐里都是青春的气息。 
当这一切逐渐只能在回忆中搜寻的时候,回头看看,或许那个音乐教室还在。 
虽然阳光不再有过往岁月那样的美好,但仿佛李骥和林志炫推开那扇音乐教室的门,就又能回到以前。 

跳动的音符间都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眷念。 
当林志炫那透彻又温馨的声音响起,我们甚至能感受到他一路微笑着唱完这首歌。 


青春里,曾经与他作伴。 
梦想里,曾经有他同行。 

青春或许已经逝去,岁月早没了当初的模样。虽然我们终于分头而走,但你我心中,永远都会留下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相信下一次,可能就在那个山坡,我俩,还能再相遇。 

======================== 
附上歌词 
【凤凰花开的路口 

又到凤凰花朵开放的时候 
想起某个好久不见老朋友 
记忆跟着感觉慢慢变鲜活 
染红的山坡 
道别的路口 
青春带走了什么 
留下了什么 
剩一片感动在心窝 

时光的河入海流 
终於我们分头走 
没有哪个港口 
是永远的停留 
脑海之中有一个 
凤凰花开的路口 
有我最珍惜的朋友 

也许值得纪念的事情不多 
至少还有这段回忆够深刻 
是否远方的你有同样感受 
成长的坎坷 
分享的片刻 
当我又再次唱起 
你写下的歌 
彷佛又回到那时候 

时光的河入海流 
终於我们分头走 
没有哪个港口 
是永远的停留 
脑海之中有一个 
凤凰花开的路口 
有我最珍惜的朋友 

几度花开花落 
有时快乐 有时落寞 
很欣慰生命某段时刻 
曾一起渡过 

时光的河入海流 
终於我们分头走 
没有哪个港口 
是永远的停留 
脑海之中有一个 
凤凰花开的路口 
有我最珍惜的朋友 

有我最珍惜的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致QL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