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是建立在西方理性思维基础上的一种产品。理性本是个好东西。但任何好东西被滥用就成了坏东西。
理性至上的人只相信证据,相信实验,没有证据的即被排除于科学之外,拿着“这不科学”的大棒去否定,去拒绝,去抨击。稍对人类自身有一点知识的人,都知道我们是理性、感性的结合物。感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先于理性出现的,由于人的出生和生长本身就是物种演进过程的重现,这意味着人的感性认识比理性更加原始和深广。实际上,孩子完全靠感性生存,理性是后期才出现的高级形式。人的最高认知方式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结合。人类的心灵本质上是感性的,理性不过是感性中间的一座小岛,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更是一体和同源的,把感性和理性分裂只是一种概念上的方便而已。
因此,把理性单独拿出来,把本来为了验证经验而存在的实证方法奉若神明,为了实证而实证,是一种舍本逐末、高下颠倒、彻底的非理性。
我认为,被过度崇拜的科学,是人类心灵失去了本能源泉之后的一种替代品,一种慰藉,一种自以为可以掌控不可知世界的幻觉辅助物。可以说,因为人类自己已经看不见真实了,所以求助于科学这个二传手,把它提供的姑且当作真实。当人类失去了和真实连接的能力,也就失去了能量来源,此时他也失去了信任的能力,失去了对自己主观判断的确信感,正因为如此,才要求借助证据来让自己相信显而易见的事实。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一个经验丰富的人直观判断的准确性,必然是成百上千了实验成果也比拟不了的,更何况直观的迅速性,更是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如果动物们都等待着证据来让自己判断闻到的食物气味是否有危险性,大约没有能够生存下来的。但人类与自然已经脱节到这个程度,以致需要用科学来稍微弥补自己脆弱的生存能力。从这一点上说,科学主义是人类失去了自然的、本能的生存意识之后,发展出来的一条拐棍,是一种狭隘自我的体现,是一种人被物所控制而不能自主的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科学主义是人类不相信自己的一种潜意识的体现,在这种潜意识里,人这部本身就十分精密的仪器,却要求低级地多的设备来对自己实施指导。因此,如果凭借着人类已经拥有的一点点科学知识去生活、去交际或去育儿,都将是十分古怪而自相矛盾的,最终必将迷失在奇怪的冲突中,因为本质上,科学是工具性的,而不是根本性的。
当人以科学为依据收集着他自己世界中的东西,我们说他正在陷入他所鄙视的所谓“迷信”当中。而他所迷信的,就是拜科学教。这个教否定一切神秘的东西,笼罩在一切皆可由人去操纵的自大情结中。
如果是一种开放的心灵,至少应承认除了物质、有形、可被证实的东西之外,还有广大的未知。而在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之前,最好怀有一份敬意、一份好奇、一份说不定是这样的开放心态,如此才能拥有一种智慧拓展的态势,而不是固步自封于自以为符合逻辑的狭隘世界里,真正成了井底之蛙,只看得见科学那个井口,所圈出来的一点点蓝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