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爱与哀愁 |
偶尔在网上寻觅音乐的时候,听到《梅花三弄》电视插曲集,虽然这是琼瑶比较后期的一部系列作品,但里面的曲调歌词,还是琼瑶一贯的风格,有风花,多雪月,情深款款地唤起了我遥远的回忆。
生于70年代的人,尤其是女孩儿,必经琼瑶电视时代,有些还是其书迷,比如吉,不仅琼瑶,她甚至看完了岑凯伦的全部相关书籍,后遗症是从此迷恋帅哥而且同时迷恋几个还都公开声明这种迷恋,但好人好梦,可喜的是其中一个最后成了她老公。
那时候上初中,印象很深的有《三朵花》、《庭院深深》、《哑妻》、《婉君》等,大眼睛泪水扑簌簌的刘雪华,风雅却总是犯错的秦汉,还有几个不知名字的男主角,好像不知道自己帅似的保持着纯洁的深情与专情。有一部的大结局因为家里电视坏了,我还顶着我妈的抱怨跑到吉家去看。那晚她和她妈一边看一边清理鼻子直到扔了满地的白手纸团儿,她哥则在旁边不可思议的看着她们,说那不都是假的嘛,哭个啥。
我相信自己的第一次心痛感觉,是14或15岁时看其中某个镜头的时候发生的,那是一种在胸口中间的真实感觉,有点刺,有点痛,还有点不能解释的喜悦。当时我真的相信自己理解了主人公的感觉,也相信了爱就是1%的甜蜜+99%的痛苦、流泪、分别。长大后,那种心痛的感觉当真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每次我都能根据这个信号判断:有某种爱存在了。唯一不同的是,发生前后不会有人哭的不可收拾,没有人离(宿)舍出走,也没发生过任何死伤事件。在这种爱情观教育下的我,尽管远没有全盘接受,还是在真实生活中遇到了一定困难,费了好大劲儿才发现爱也可以是99%的恬适+1%的争执、分歧、伤害。
尽管如此,我必须承认剧中的爱情还是带有很大的魔力,至少它是千万种爱情类型中最易辨认的一种,因为它利用的是一种反证逻辑:有爱就有痛,于是痛便成了爱的证据。所以,这种甜蜜的痛苦奇怪地可以满足女人们对爱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