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爱与哀愁 |
再过2天就是情人节,前几天就有人问我准备怎么过,看来这个节日还是有人重视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节日开始粉墨登场,大概是大学时代。因为多数的情人节不超过正月十五,正是寒假的时候,所以在家过的居多。
那时,就算没人给自己送玫瑰,也能和好友沿街漫步,欣赏满街的情侣,试图从同样捧着鲜花的不同女孩脸上看到各样的神色,推断她们的感觉。有时还会幻想自己当个卖玫瑰的少女,站在大街上卖出一朵又一朵,当然从来也没实施过。有时也会哼起“没有情人的情人节”,不过并不是伤感的。
整个大学时期,礼物在我们眼里是别具价值的,形形色色的玩具、巧克力和花朵,成了寝室里公开的爱情宣言。不过,象现在经常发生在校园里的公开求爱方式,比如在寝室楼前拉横幅、大摆鲜花之类的,那时还是比较少的。唯一有印象的一次,是有人晚上在我们楼前用点着蜡烛的玻璃瓶摆成的一个心型图案,火苗摇曳。但好像不是在情人节。还有一次有人晚上在窗外唱歌,还弹着吉他,感觉很是浪漫。也不是在情人节。大四那年的情人节,我在参加一个招聘会,在那里还碰见一个当时还不熟识校友。后来他总说,我们两个不是情人的朋友过了一个情人节。
直到有一年,突然的,几个好友纷纷有了固定的男友,从这时开始,以前意义上的情人节似乎消失了。我的意思是,虽然每次都有礼物和活动,但我竟然不记得有关的回忆了。在努力回忆加上某人提示之下,才想起有一个情人节,那时我们还在学校,我自己做了一张立体的贺卡,用蓝色的背景,白色的小泡沫做成的一幅看星空的画面,名字叫做心心相映。还有一个情人节,是在广州过的,我们去吃西餐不料客满,后来步行数百米找到一家四川饭馆,那里的葱油饼还不错。
如果说女人以爱为生,那么最好的时期就是“选角”时代了,因为这时有很多的礼物,很多的爱情,很多的情感可以选择和玩味,有时候还会导演几场闹剧。后来主角经过竞争胜出了,女人于是只有一种爱情,一类礼物了。后来渐渐连这剩下的爱情也开始转变为相濡以沫的亲切友情了,礼物也因为没有暧昧的情愫而变得过目就忘。
在我心里,觉得最浪漫的情人节,应该是一个女人对一个人长期怀有爱恋但不能或不敢表白,当然那人应该非常优秀。然后在这一天,当她心里依然惦念着他,不免落寞伤感的时候,他出现了,一大捧玫瑰,配着满天星的那种,还有她最爱的某个东西,比如一本精装小说或者一件饰物,总之应该是他长期观察让她感觉熨贴的礼物。他还应该当众送给她,在她依然又震惊又幸福的时刻,带着她去一个山顶吃晚餐,看星星,互诉衷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