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AD读书:岂止看字儿
(2015-03-06 15:54:50)
标签:
有声书西方古典音乐字儿古典音乐迷文化 |
分类: 书评 |
有多少人手里有个IPAD,却基本闲置?
记得IPAD刚兴起那年,身边的潮人无时无刻地手持这东东出现在各个公共及私人场所。IPAD好像可以用于任何用途,比如读书、写字、拍照、看电影、玩游戏,也可以用来弹钢琴、地图导航,据说还可以当作人体秤用。等我买到IPAD时,已经早过了最时髦的浪潮,我还是为它配了聪明盖,蓝牙键盘和一个柔软的保护套。但我最多只拿它刷微博和微信。
其实这IPAD被屈才埋没了。
意识到这一点,是有一天我在IPAD上打开了一本叫做《将古典入门进行到底》的有声书。所谓“有声书”,是发行这本书的“拇指阅读”公司做的一个有意义的尝试:网友兼古典音乐迷刘恩惠在网上曾写过古典音乐入门的文章连载,现在,该作者把文章结集出版,这本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时与一般的出书不同的是,这本书配了大量的古典音乐选段,你随时读到某作曲家的介绍,随时就可以用手指点开听——这是专为IPAD做的书。
这是一般普通出版社做不到的事。如果出版社现在出这本纸质书,只好随书配上一张光盘。但在IPAD上,你读到哪一段,就顺手一点——在优美的音乐中,西方古典音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岂是光看字能如此真切了解的?
原来在网上看过网易公开课里讲西方古典音乐,讲得很好,也会现场放若干片断录音。不过限于版权,每一段录音大概最多两三分钟。如果想了解西方古典音乐,还是要听整张的碟才好。《将古典入门进行到底》采取各种办法,有时是提供一个乐章,有时会是整张的唱片。顺着它看下去是一个非常好的梳理,你一边看,一边听,许多时候恍然大悟,原来这段音乐早就听过,是这位大作曲家的啊。有的时候,也不再多想,把IPAD放在胸前,闭上眼细细欣赏享受。虽然听过很多遍,但从来没想到这音乐中有那么多的幽微奥妙之处,以前怎么从来没有察觉过。那些你过去的日子里听过音乐的碎片就这样渐渐融为一种美妙的意境。
顺便说一下,不这样听,从来也没有觉得IPAD的音质着实是棒棒的。不用配音箱,就是IPAD这平板本身带的小小麦克,就那么好听。不这样听一听,也真埋没了它了!
如今我们的出版家们,眼睛都盯着写字的作家。但传播平台的发展,已经大大走在前面。我记得买过一本电子版的陈丹青的《无知的游历》,人家写的是去俄罗斯、土耳其等国的游记,图文并茂,图片都是同去的摄影记者拍的,想来不知美成什么样。但在电子书里,图片挤在一起,像素甚低,模糊不清。记得买过一本关于厦门鼓浪屿的游记电子书,里面的图也是怎么眯眼睛也看不清。
现今的书籍,大量还是以文字为主,出成电子版不考虑图片和配音,也是正常。但有很多书明明是可以做出很方便的“有声书”,“有图书”。我曾经买过一本读库出的《城南旧事》,里面配有关维兴的水墨画,但我更为是听里面的有声版,上译厂狄菲菲老师的全文朗读,近8个小时,单独压了一张光盘和书一起发行。这本书如果做成IPAD上的有声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