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心灵需要安宁

(2007-02-05 20:44:12)
分类: 随笔

我们的心灵需要安宁

周日,现代文学馆中一座不大的会议厅,集聚了一二百人。人们为早逝的天才少年子尤进行一次百日追思。来的人,都是子尤和他母亲的亲朋好友。

多半时间,都是在朗诵子尤写的诗。剩下时间,是每个朗诵者在慢慢叙述与子尤的认识过程,讲述他留给自己的印象,最开始,是放映子尤从出生到生命停止的十六岁,每年留下的影像,最后,是播放子尤生前的一段录音。

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怎样让人触景伤情的场合。确实,从开始看子尤的录像开始,泪水就开始一次次从眼眶中涌出。记得去年10月,子尤的告别仪式在复兴医院举行,没去前,心就已经缩紧,不知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场面会多少让人伤心,结果,情况比我想象得要舒缓,并没有想象中的生离死别的歇斯底里,或许是因为现场有柔美的音乐和举目皆是的鲜花。

而这次追思,也非常平和舒缓。是的,每个人在追忆逝者时,会有情不自禁的眼泪,会有难以自制的哽咽,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平和的喃喃的叙说。他的病友,他的同学,他的忘年交,乃至他数次巧遇过的出租司机。从主持人张越,到每一个中学生、小学生,他们朗诵的技巧可能参差,但是他们的那种真情流露令所有在场的人动容。

我们有多少时候,没有这样真情地表达自己了?

追悼死者,我们更习惯看到的,是另一种场面:肃穆沉闷的灵堂,盖棺定论的评语,和大气也不敢出的压抑。实际上,对于死者的亲友而言,这样的追悼会开过,他们心中郁积的情结并不会释放化解,他们只能让岁月慢慢来冲淡这心结,让时间把它慢慢带走。

所以,周日的追思,其实是一种对心灵的抒解。让我们每个认识他的人,慢慢地把对他的记忆和思今讲出来,这是一个抒发的过程,你发现,你的眼泪流淌之后,留在心里的,并没有压抑,而是一种安宁。

子尤其实肯定是个有缺点的人。但是在这里,大家都讲的是他带给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讲的都是他最好的一面。或许,对于子尤这样生来就带叛逆性格的人来说,成为一个人们眼中的“圣人”真不是他的所愿。但是,他却真的给大家带来感动——比起子尤,我们现在遭遇到的困难逆境不值一提。我们该像他那样阳光乐观,无畏死亡。

这样的追思,实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升华。也许,这才是对死者的最好的纪念:让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活得朝气勃勃,享受生活的每一点一滴的乐趣。而不是,心灵中总是拥堵着焦虑、浮躁、怨恨和莫名失落。

在今天,许多人追逐名利、成功,可发现,无论得到了还是没得到,心中永远是焦躁不宁。其实,心灵的安宁,才是最难得的。

从现代文学馆出来,迎面而来的,是和煦的春风,和满街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一天是立春,许多人已经敞开了冬装的衣襟,开始迎接万物复苏的季节。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地球在运转,生活在照样向前走,不管你怎么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读王朔
后一篇:我的北京乡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