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剖自己

(2007-06-12 20:25:10)
标签:

心理学

个性分析

了解自我

    今天,偶然在网上发现了另一种性格分析理论。FPA性格色彩密码。他从性格入手将人群分为四类,用红、黄、蓝、绿分别代表,每一类人有自己比较突出的共性。
    我了解的对人群分类的方式不少,但大多都是基于生理基础的,比如按气血类型分为,粘液质、胆汁质。。。还有内控、外控理论,最普遍的就是左利手、右利手的区分。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不同除了后天的环境遭遇外,最终都应该归结到生理层面上来。但这种划分过于学术,对日常生活很难有直接的帮助。而FPA性格色彩密码,似乎是对以上种种的总结提炼,对有兴趣分析自己或周遭环境的人,提供一些启示。
    不否认,我从来都对这种比较有揭露性的东西感兴趣,但是只是剖析自己。习惯了自己和自己对话,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自己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这样说话?为什么这样处事?我希望自己什么样子,为什么会这么想?这反映了性格里的什么特质?这种特质是否我的家人也具有,也就是说性格里来自遗传的比重有多少?。。。。分析自己真的是个挺痛苦的过程。有时候会因为一个突然发现的结果而接受不了,甚至打破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一个自以为自己很奉献牺牲的人,发现自己行为的深层动机其实是非常自私自利的。这种打击真的是很大。当一个人会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是这种人?”时,是值得被恭喜的,因为他已经可以抛开主观意识对自己进行评价,迈开了了解真实自我并试图控制、调整自我的第一步。
   
    这个理论可以这么快的吸引我,因为这一段话:对于那些一直抗拒性格分析的朋友,我强调,“性格色彩密码”并未想改变任何人,而是希望能帮我们做到更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改变”,关键在于“控制”和“调整”。
 
    能控制自己的性格吗?不是谁都能做到。但只要愿望足够强烈,就可以学会适应。比如一个惯用右手的人突然有一天丧失了右手的功能,他能够学会用左手写字,他也许会感到没有以前舒服,但他能够适应和调整得很好。对我们来说,用我们最舒服的方式做事情当然最容易,但这样做也许并不能为我们带来好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