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刘公庙轶闻
(2022-08-07 21:55:27)
标签:
文化乡愁 |
刘公庙轶闻
我1957年离开故乡岳阳陆城的时候,刘公庙还在。就在高庙下面不远处。依稀记得它的样子,很像一个大姓家的宗祠,庙里安放的刘公雕像如同关公,很是威严。
当时年少,不晓得刘公是何人,大人告诉我,说刘公叫刘璈,是临湘人,在台湾当过大官。有一则传说很有趣,相传有一年在长江边,大水打来了一截大木头,推它它也不走。人们猜测,这木头是不是神灵,很想在我们这里永驻?于是便对着木头说:木头呀木头,你若是想在我们这里落户,那么你就先香三天,然后臭三天。那木头果然香了三天,臭了三天。人们不食言,把木头打捞上岸,却意外发现木头的缝隙中有用油纸包裹严实的布条,上面写着刘璈的生辰八字。大家恍然大悟,这是刘璈将军回归故里了。乡亲们报告当局,大家协同出资出力,很快就建起了刘公庙。把木头雕刻成了气势不凡的刘公菩萨。从那以后,临湘的父老乡亲,逢年过节都去上香上油,乞求年年丰收,岁岁平安。
刘公菩萨是威严的,也是有灵性的。人们进庙参拜,一律要虔诚,毕恭毕敬,不可调笑戏谑。但是小孩子不懂事,有时也会撞祸。我的同学某生,有一回在刘公庙里玩耍,可能是尿急了,俗话说屎急尿胀不管方向,彭同学拉开裤子就在庙里方便。不久,他害了一场大病,落下个手脚打颤的毛病。有同学说,他这是得罪了刘公菩萨,遭到了惩罚。这当然是迷信的猜测,不可信。
附网上查找到的刘璈词条:刘璈(1829-1887)字凤翔,号泳山,别号兰州。湖南临湘(今云溪区云溪乡建军村文家冲)人,幼承家学,饱读诗书,爱习拳练棍,闻名乡里。24岁从军,被左宗棠聘为"记室",深受其赏识。后因功授留浙候补道。1864年任台州知府,在任九年,多有建树。1874年任江苏候补道。1878年前往西北,被委任兰州道员。1881年被选调台湾兵备道。1885年4月清廷任命淮军将领刘铭传任台湾巡抚。由于湘、淮军门户之见,刘铭传一到台湾便以不实之词对刘璈进行了弹劾。因左宗棠逝世,淮军首领李鸿章正受重用,清廷偏听偏信,刘璈被"奉旨革职,籍没家产",先"拟斩监候"后"改流黑龙江",一年后在悲愤中病逝。死后,台州绅民在东湖之滨立祠祭祀他。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他写了鸣不平的赞词,称他为"君山之精,湘水之灵"。刘璈在台其间著有《巡台退思录》三卷。(2022.6.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