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康乐一家六口服毒,看后无法无动于衷

(2016-09-11 11:09:25)
标签:

教育

文化

时评

健康

育儿

分类: 杂谈

                                甘肃康乐一家六口服毒,看后无法无动于衷

 

 

        刚才看到一则关于因为贫穷而杀死自己孩子的案件实属震惊?而且这个事件正发生在经济丰厚的中国。最让我震惊的不是死亡,而是这个无奈而又绝望的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个母亲的做法实在让我无法理解,难道仅仅是因为贫穷吃不上饭,穿不上衣、上不起学而必须服毒吗?
 
    
  这篇文章看着揪心着,看着震撼着?甘肃康乐这一家怎么会因为贫穷而服毒自杀呢?难道她不懂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道理吗?难道贫穷只有死路一条吗?这样的死法又给我们生活在暖窝里的人留下了什么?又给那些甘肃的官员们留下了什么?又给中国的贫穷差异之大留下了什么?

       住在平原的我们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我们从没有因为没有吃喝穿戴而愁眉不展过,也从没有因为没有住的地方而忧虑过,更没有因为孩子上不起学而酸心过,关于这些我们都没有。因为没有,我们也体会不到那些一直忍受饥饿的人们。中国的发展经济如此之快,怎么还会有如此贫穷的村庄,怎么还会因为没有吃喝而无法生存的人们?想想甘肃的康乐,她们是不是生活的像二三十年代一样贫穷这样的生活环境实在让我难以相信,可我又不得不相信,因为这毕竟是事实,是现实。

       她们一家因为没有吃穿而死亡,有没有敲醒那些腐败的官员?有没有唤醒那些味着良心的贪官?你们身居高位,为的是什么?高位权赫的坐着又做了些什么?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名誉而炫耀吗?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而显赫吗?官不小不为民解决温饱,步不小都是虚张声势。今天有这样悲惨的事件发生,明天还会不会因为挨饿而自我了断的家庭。醒醒吧!贫穷山区的一些官员们?该作为的时候要做一些为人们有福利的事,为一方的百姓做点善事、好事,让自己的父老乡亲们都有饭吃,都有衣穿,都有地方住-------------------------。


        生活充足的我们,不要抱怨生活的不好了,不要因为住不起宫殿似的别墅而忧心忡忡了,不要因为孩子上不了名校而遗憾了,更不要因为自己穿不了名牌、戴不了名表、开不了豪车而自我苦恼了。与甘肃康乐一带的人们相比,我们的吃喝穿戴是他们的梦寐,更是一种奢望、一种梦--------------------------

 

 

 

 

                         甘肃康乐一家六口服毒,看后无法无动于衷

 

 

 


                          甘肃康乐一家六口服毒,看后无法无动于衷

 

 

                           甘肃康乐一家六口服毒,看后无法无动于衷

 



        以下文字均来自于洪巧俊的博客-----------------------------------------

 

 

 



       甘肃康乐一家六口服毒身亡告诉我们什么?
  


      这是2015108《民族日报》的报道,阿姑山村是康乐县景古镇最贫困的村,山大沟深、道路难行是这个小山村的标志。现如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犹如绵绵的春雨,润泽了这片干涸的土地。

绵绵的春雨”怎么就没有下到杨改兰的家,还让她家的“土地”仍然干涸?仍然穷得孩子连衣服都没穿?

报道还说,阿姑山村辖10个社,191户人家841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72户、274人。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阿姑山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得以纵深推进,改变以前的“大水漫灌”方式扶贫为现在的“精准滴灌”扶贫,通过贫困村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金融支持等项目进行精准扶贫,找准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既然如此,杨改兰家怎么就没有变化?仍然贫困得揭不开锅,孩子连衣服没有穿?

具有讽刺味的是该报道还说,“该村以精准扶贫为主攻方向,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实上见实效,通过认真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等到户项目和危旧房改造等到户项目,全村道路变宽了,房子修漂亮了,自来水清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我想问的是全村道路变宽了,房子修漂亮了,为何杨改兰仍然住破败的危房里?

在这个月的26日,该媒体还刊登了《扶贫攻坚战犹酣  康乐县精准扶贫工作见闻》,报道说,“如何举全县之力、如何精准发力、如何切实打好打赢扶贫攻坚决胜战……一个个精准扶贫的难题,在康乐县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我要问的是“一个个精准扶贫的难题,在康乐县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为何杨改兰家的难题没解决?

“书记、县长明察暗访使得全县上下广大干部都以最严格的标准,重新检查和弥补自己的短板。”

在康乐县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了解到,在这个指挥部里,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借鉴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网络视频建立起县、乡、村并最终延伸到贫困户的四级管理构架,真正实现了全县扶贫工作作战指挥的无死角、全覆盖。精准扶贫工作指挥部,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领导如此重视,管理构架如此精细,那么杨改兰家为何没有精准到,而提供到有力的保障,却成了6条生命消逝的真正的“死角”。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为脸上贴金的吹捧,是多么不要脸?不知任康乐县精准扶贫工作总指挥的县委书记、县长会不会感到无地自容?怎么面对那死去的6条生命?

13年前,我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评论《农民的生命为何如此不值钱?》,评的是陕西省旬阳县桐木村53人自杀,两人死亡,却是因为交不起罚款。我说,农民自杀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贫困,而是一些乡村干部对农民生存状态缺乏基本的了解和关怀,对农民的命运和生存空间缺少关注,甚至根本不把农民当人看。如果康乐县的干部对杨改兰一家的生存状态了解与关怀,还会取消低保?如果对杨改兰一家的命运和生存空间予以关注,还不会给孩子送来一些遮身蔽体的衣服? 

“农民的生命为何如此不值钱?这决不是一个承受力差的问题。眼见着一个个面朝黄土拼一生都想过好日子的硬汉子走上了自杀之路,眼见着那些鲜活的生命转瞬如风中灯烛,除了悲愤于农民的命不值钱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2003年7月23《中国青年报》)这句话虽然是10多年前写的,但依然回响在我的耳际。 

穷,穷得孩子连衣服也没有,穷得绝望自杀,让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情以何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