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慢流失的文化

(2012-07-11 07:09:47)
标签:

文学/原创

校园

休闲

文化

生活

教育

互联网

杂谈

故事

育儿

傲梅迎雪

时尚

分类: 杂谈

   

 

      最近不断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些谈论流失中国文化的问题。一些文人墨客、诗书杂谈家、大学里的专家教授们,都在提及关于现在书店空冷,人烟稀少、文字简易化,词句退老化,还有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学宝藏,人们都在慢慢的淡忘。中国的文化,正在一点一点的慢慢遗忘流逝,离我们是越来越远。

      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文化专家的学者们担忧着一个现实的问题。现在的人们自从有了电脑的便捷,一键尽游天下后,精心看书的不多了,耐心抒写长篇小说的不多了,深厚的文化宝库里精美文不多了,文字给简单化了,故事给情绪化了、生活浮躁化了,书写随性的变革化了。现在,不是人们的思想在颓废,也不是人们的精神在荒凉,而是正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食量,这个食量的背后我们担忧的是人们工作的紧张,生活沉重的压抑,才会导致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只渴求小型现实版的散文、小说、杂谈和诗歌。
                         
       小说、散文、杂谈和诗歌,都比较简练易读,却不像中篇、长篇小说那样耗时费力。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的是高科技的产物,不论是大学里的学生还是中校级别的孩子。他们看重的是幻境出来的小说、意蕴出来的漫画,模拟出来的一些随文。至于那些构思的长篇大作,或者历史的文化书类,现在是无人问津,空寂人稀,看书的人寥寥无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就连现在的教科书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改版。
       文字的流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人们如果看轻了文化,文化也会辜负人们的淡薄。当今的社会现象,最大的问题人们还没有完全觉察到,没有感觉到文化宝藏的丢失。历史文化慢慢在流失,新生事物慢慢在爬坡、在替代。是人们冷漠了文化?还是文化走不到人们的视线?
       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和阅历,才会明白人生的哲理;岁月一旦泛白了生活,我们才懂的珍惜;中国的文化在不断渐行渐远的消痕,我们才明白惋惜。就连我今天的名字“文字的流失”也在简易化。流失的文化,不能用流失的文字来概括它的全部,这也表明现代人的通病。
       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几千年延续至今。现在人的观念却在改变,听戏的都是老年人占八成,相声和其它的品名也参杂了娱乐节目。要不收听率太低,为了提高收视率,曲艺杂谈家们想尽一切办法来改革传统的门类。书店门前冷冷落落,一幅不死不活的状态。看书查阅的人少了,作家们呕心历血出的书无人翻阅了。现在,很少有人在书店里购书,看书和资料的查找。因为,我们手里有电脑,只要一打开电脑,我们什么要学的、要找的、要看的,都可以随意点击各大网站,这就是更新换代的高科技。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进步的快,文化流失的也快,我们都在忽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深蕴,有多少的宝藏正等着人去探究、去发现、去开采。
       前段时间看过中国作家虹影说过:“日本人前期也曾经书荒,再好的书再精美的文化也没有人去品读、去赏阅。现在人的思想观念不一样了,日本人开始重视了文化,有的人等车的间歇时间也在看书等之类的话”。现在中国人书荒也许是暂时,如果经过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改革,有一套良好的方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或许我们的中国文化还会复兴,永远都不会丢失在我们这两代人的手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来去匆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