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旅游 |
分类: 欧美见闻 |
离开瑞士之后我搭乘从苏黎世开往贝尔格莱德的夜班火车直抵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经过九十年代的内战之后克罗地亚迎来了难得的快速发展阶段,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不过与欧洲发达国家比起来似乎仍有较大的差距。一个咖啡馆的服务员告诉我说她的月收入只有四百欧元-大约相当于四千块人民币,不过克罗地亚的物价水平(除了咖啡以外)总体比国内高出一些,尤其餐馆的价格比国内高出一倍不止,这也就难怪萨格勒布街头为什么很少见到餐馆了……
萨格勒布终归不是旅游胜地,在观看完迪纳摩足球队与芬兰国家队的一场比赛之后我连夜乘坐夜班长途汽车前往该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杜布罗夫尼克。
杜布罗夫尼克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罗马风格的古城在其历史上从未被异族占领过,其原因就是这座海滨古城建有高大厚实的城墙-即便面朝亚得里亚海一侧的悬崖之上同样如此。
杜布罗夫尼克没有过于华丽出挑的单体建筑,但总体上却呈现出一种浓烈的古罗马风格,站在古城四周高高的城墙上俯瞰整个城市,一种童话般的色彩立刻呈现于眼前。
尤其在接近黄昏前的一小段时间,光线没有中午那般强烈,天也不如中午那么热,这个时候其实是一天之中最适于登上城墙的-进入古城并不需要门票,但登城墙的话就需要买票了。好在票价与国内的大多数景点比起来还是相当便宜的。
或许是古代为了抵御入侵的需要,杜布罗夫尼克的城墙建造得既高大又厚实,坚固的墙体不仅抵御了无数次的外族入侵,而且有效地抵御了自然的风蚀,使得今天的杜布罗夫尼克仍然给人一种固若金汤的感觉。
杜布罗夫尼克的城墙整整绕城一周,所以无论何时登上城墙都能获得360度的光线用于拍照。城墙上不时会有一些面积不小的方孔,据说是为了抵御敌人的进攻而特别设置的。
在面朝悬崖一侧的城墙上甚至开了几个这样的门洞,这样的设置刚好方便了游客的进出。
而城墙外的悬崖上则适时建造了几家视野极佳的露天酒吧,坐在城墙下高高的悬崖上凭海临风,这样的体验不是轻易就能找得到的吧?
悬崖下的海面上不时有皮艇划过,偶尔还会驶过一艘巨大的豪华游轮,那是往来于亚得里亚海两岸克罗地亚与意大利这两个国家的。
在码头上看体量巨大的游轮到了海中一下就变得渺小起来-不过与它相比那些小游艇就更不用说了。
实际上这座亚得里亚海边上的城市从建造之初就是一个优良的港口,当时建造的码头至今仍然是众多游艇的避风港。
港口外的高塔同时也起着瞭望塔的作用。
在城墙的一隅,有一座貌似城堡一样的建筑。
虽然是克罗地亚的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城里的建筑却体现着浓浓的意大利色彩,即便是意大利人从很久以前开始就被吸引到这里来参观、游玩以及度假了。
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塞满了操各国语言的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这就使得当地的物价水平几乎已经与威尼斯持平。
不过,杜布罗夫尼克并没有像威尼斯那样变成一座旅游城,这里仍然有大量的居民居住于此,狭窄的巷子中仍然悬挂着居民们晾晒的衣服。
旅游业的膨胀发展使得这里也未能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几乎每条小巷里都充斥着大量的餐厅、咖啡馆、酒吧乃至旅游纪念品商店。
欣慰的是很多商店的招牌都尽量追求一种“雅”的意境,避免过大的招牌与低俗的色彩。
杜布罗夫尼克是一个既拥有值得骄傲的人文遗产又拥有无敌的自然景观的城市,站在城墙上往下看平静而清澈的亚得里亚海竟有一种恍如湖水的感觉,如果不是跳进海里呛几口海水的话真的以为这里的海水或许是甜的。
在晴朗的午后,坐在城墙外的悬崖上享用啤酒和日光浴,享受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平静,这样的体验是许多游客极为青睐的一件事。
悬崖的高度大约十几二十米的样子。
悬崖下的岩石上有一处天然的平台,高出海面五米左右-想在这块平地上找一块地方的话需要有很好的运气才行。
而崎岖的礁石则是晾晒衣服的好地方。
这块较低的礁石(距离海面大约五米)是游客及当地人最喜欢的跳水平台,经不住诱惑的我也脱掉衣服走了上去。说实话第一次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之后才发觉想要往下跳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不过经不住周围人起哄式的鼓励,终于大着胆子跳了下去-当我从海水深处浮出水面之后才意识到其实这是一个实在无法抗拒的诱惑。
难度最大的是从这块岩石上往下跳-它的高度大约近二十米,不过最终敢于从这儿跳下去的也就是区区两三个当地小伙。我想,如果中国跳水队的姑娘小伙子们有机会到这儿来的话千万别错过在这展示一下奥运级别的高难度跳水哈!
黄昏时分,远处的游船被夕阳涂上了一层橘色。
而狭窄巷子里的酒馆已经打开了夜灯。
主街上一家家漂亮的橱窗似乎总能吸引人们的视线。
此刻小巷深处的酒肆正好迎来一天中生意最好的时段。
身穿古服的小贩依旧不辞辛劳的贩卖着手中的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