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夫市场旅游 |
分类: 欧美见闻 |

洛杉矶的农贸市场-本名为农夫市场-已经成为当地极富特色的一个旅游景点。说是农贸市场,不过在这里已经完全看不出第三世界国家农贸市场中通常呈现出的那种脏乱与无序。
在一个平日的上午,我驱车地来到了这里-与国内不同的是已过九点而市场里仍旧显得冷冷清清,最先开门迎客的是一家家的咖啡馆和面包店,据说下午才是人流最旺的时候。
这个农夫市场建造于上个世纪初期,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变迁,市场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个老市场依旧原封不动地被保留了下来并成为见证洛杉矶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市场门口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这个老古董-“加油站”前的拖拉机-原本是上个世纪初农夫们用来装载货物的,而今被特地摆放在这里供人们参观。
拖拉机的车头,一股强烈的怀旧色彩呈现于眼前。
“加油站”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当年用过的老家具。

市场里的一家老店,仍保留着当年的样子,外墙上的木板甚至已经显得有些老旧。

而里面的装饰却已经焕然一新,所卖的东西也紧跟时代。
我在此买的一个冰箱贴-本来试图砍砍价,老板没有同意打折而是代之以一张免费的停车券。从收款凭条上可以看出这件商品上缴了0.48美元的税款。

相邻的一家熟食店,冰柜被擦拭得纤尘不染。

蔬菜和水果摊位,商品也码放得整整齐齐。

我注意了一下,土豆白薯之类的东西个头都不是很大,估计种植期间没有喷洒膨大剂吧。

唯独西红柿的个头似乎都一样大小。

农贸市场的布局与其最初的样子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分别,过道多少显得有些狭窄。

在一家水果摊前我被这颇有创意的布置所吸引,很显然,农夫们不仅仅希望多卖钱,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商品更加养眼。

草莓的个头看上去比国内的小一些,色泽也更为“朴实”。

在市场里转了一圈,发现最清闲的还是老年人,他们喜欢在此边聊天边喝咖啡,或者一边看报一边吃早点。

农夫市场里非常安静,所以纵使是看书看报也不会被噪音打扰。
聊天的人似乎也只是窃窃私语。
而这边也有一堆老人围坐在咖啡馆前聊得十分投机。
热狗店的生意也不错。

卖甜甜圈的店铺,最吸引人的是那夸张的招牌。

一段铁轨被精心保留了下来并已经成为农夫市场的一件“重要文物”。

有趣的是农夫市场的垃圾桶貌似相当高级-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黄铜制造的。右边的垃圾桶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烟灰缸-商贩们想吸烟的话务必离开自己的店铺站到这个露天的烟灰缸旁。

农夫市场紧挨着一个优雅的步行街区,这里云集了许多一线品牌。

步行街上的人工湖,钓鱼小孩的雕塑栩栩如生。

站在停车楼的楼顶之上可以俯瞰洛杉矶的CBD。

如果说上面的景象偏重于怀旧的话,那么眼前这个漂亮的甜品店就让人很难与传统的农贸市场联系在一起。

还有这卖水果及水果沙拉的摊位,单单说这展示柜就显得非常现代。

市场依旧是老市场,房子依旧是老房子,而许多店铺的装修及家具却非常符合当今的口味。

与前辈们不同的是,今天蜂农们生产的蜂蜜及蜂胶连同其他商品一起早已被放置在巨大的冷柜之中。

而制作花生酱的小作坊也用上了新颖的机器-所谓现代化在这里并非意味着拆除旧有的建筑,而是尽可能地让老建筑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个棚子显然建造于上个世纪,但恰恰是因为它的年代感使得这个老市场更富有魅力。

咖啡馆的露天座椅上坐着一个正在上网的青年,我们可以想象,就在一百年前,同样的座位上或许也坐着一个年龄相仿的青年,只是他的装束以及随身的物件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我们也可以想见,农夫市场里的公共厕所也一定发生了不小的改变-门前摆放了绿植,里面铺装了新的瓷砖和隔断……当然,还有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打开水龙头里面流出的洗手水是热的!我以为这些细节上的改变其实就是现代化过程中的进展吧。

我想,通往农夫市场的这条马路也一定见证了市场里各种各样或者巨大或者细微的改变……在驾车离开农夫市场的路上我不断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普普通通的农贸市场为什么会变成知名的旅游景点呢?原因当然很多,但仔细想来还是能够得到较为靠谱的答案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