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2010-05-11 23:05:28)
标签:

澳大利亚

巴拉瑞特

梳芬山金矿

古老的唐人街

旅游

分类: 欧美见闻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澳大利亚的巴拉瑞特距离墨尔本大约一个小时车程,这里曾经是继美国的旧金山之后又一个大金矿-梳芬山,自开发伊始这里就不乏中国人的身影,所以墨尔本的梳芬山也就被华人称为新金山。这个已经废弃了的老矿山如今已经变身为极具魅力的旅游景点,而它在旅游资源的挖掘以及旅游项目的开发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其中第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整旧如旧-就譬如说这条土路,为了更加真实而完整地重现当年的原貌,整个小镇从老建筑的规整到新房子的建设以及城市道路全都尽量以当年的实际状况为依据。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城里的商铺几乎也都有历史依据或能够找到可考的出处。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和当年的旅馆一样也为顾客们留出了圈马的地方。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在设立旅游公园之前这里也曾经是一片萧条,但如今的梳芬山终日游客不断。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完全忠实于原样的纺织品商店,从店员的服饰到收款台的设置等等诸多细节很容易就把我们带回到了百多年前。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尽力营造当年的生活氛围-路边的小广告也是依据当年的原样所张贴,只不过有些广告的内容却是真实的-例如旅馆的价格、餐馆的菜谱等等-中文告示则提示着人们当年这里也有大批来自中国的华工。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当年的铁匠铺-现在与时俱进地生产着符合现代人审美口味的家居用品。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可爱的烛台、厨房用具等既有实用性又可以当成旅游纪念品收藏。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当年的蜡烛厂,机器仍然是半自动的老旧机器。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而生产的蜡烛已经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口味。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路边的小乐队演奏着怀旧的乐曲-从老式的乐谱架到乐手们使用的乐器全都是古董风格。值得称道是这些演奏者以及街头穿着古董服装的路人等等全都是不拿钱的志愿者。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装扮成维多利亚时代人物的志愿者,他们不拿任何报酬。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这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姑娘也和奶奶一起来到了这里成为了年龄最小的一名志愿者。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一位在街头经过的警察-这位本已退休的老年志愿者扮成当年警察的模样让自己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地方。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当年小镇的公共交通工具-马车。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怀旧色彩浓厚的破门呈现着另外一种格调的美感,而门上的小广告乃至小广告的残迹都极富年代感。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维多利亚时代的小广告上似乎还散发着当年的油墨味。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仪仗队每天都会例行升旗仪式。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仪仗队走过小镇的主街……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升旗的仪式就宛如小镇的节日。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废弃多年的金矿-现在已经成为游客们学习淘金知识了解当年矿工生产生活状况的历史教科书。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老旧的电梯,一次要挤进去很多矿工-这其中就包括几万名来自中国广东的淘金客。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当年,矿工们在使用电梯时需要拉动一根通到地面的绳子,绳子上的铃铛起着通风报信的作用-华工们不懂英语,就需要事先背诵下来拉几下绳子所代表的不同意思-拉十二下的意思是井底发生事故。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当年的巷道多由木头支撑,但也时常发生垮塌或者透水事故。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澳洲最古老的唐人街,这里居住着当年前来淘金的华工。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当年的广告-张贴时间是1858年12月。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有华人就会有服务华人的各种生意-杂货铺。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杂货铺之二。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中药店。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当年挖掘金矿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来自广东的中国华工,也有大批来自欧美的淘金客-图为淘金客们居住的帐篷。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服务于西方淘金客的简陋的咖啡馆也依照原貌复建。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当年淘金客们自建的猪圈-圈是复建的,猪却是活的哈!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这座金矿虽然已经废弃了,但从河谷里依然能够淘到金子-这就引得很多好奇的游客前来试试手气。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游客们其实不大在意是否能够淘到金子,重要的在于体验。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淘金的工具。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一个游客淘到的金粒-花一澳币可以买一个小瓶子,把淘到的金粒放进去就成了一种最好的旅游纪念品。

澳洲老矿山的复兴之道(组图)
巴拉瑞特的金矿游最值得称道的是不仅保留及恢复了当年的建筑、城镇的布局等等硬件设施,更主要的是积极营造出一种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场景和时代氛围,这就使得整个景区避免成为一个仅供人参观的假古董,游客们身在其中仿佛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那个时代并有了一种对当年生活的真实体验-小酒馆、面包房、马棚旅馆、巧克力店、咖啡馆、纺织品店、铁匠铺、老式保龄球馆乃至于邮电局等等全都遵照当年的样式经营着,而所卖的东西则又或多或少地照顾了现代人的需求和口味,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个本已废弃了的老矿山及当年的淘金镇又鲜活了起来,其实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国内很多类似于江苏同里那样的已经或正在申请文化遗产的古镇大多都步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虽然在硬件的保护上竭尽全力,但在营造传统生活氛围上却没有下足功夫,尤其是很多古镇出于经济利益而把大部分店面出租给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商户,使得整个古镇失去了最为宝贵的原生态样貌而未免流于庸俗,更有甚者明明是真古董却落得个假古董的俗套,这样的保护与其说是对古镇的保护莫如说是对它的摧残罢了。

    国内各地有许多珍贵的工业遗迹,而其中很多残存的遗迹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有些老工业基地还面临着资源枯竭难以适应现在经济发展状况的窘境,而巴拉瑞特的梳芬山金矿刚好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参考。它由一个废弃了的金矿变身为澳洲炙手可热的旅游大热门刚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必须要走出一条开创性的道路,在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挖掘思路开阔视野,争取用新的创意使自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