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价格的飞涨有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房地产公司利欲熏心的结果-要么捂盘惜售要么变着花样的涨价,本以为这种招数只属于私营房地产公司的做法,没想到国营房地产公司玩起各种猫腻来也是不择手段。去年夏天本来看中了望京的某个楼盘,这个楼盘的开发商属于北京市属的国营企业,在看房、交定金等等一系列的环节上却一而再地被忽悠。一会儿说没有几套房了(原本宣称还没有开盘-没开盘就已经没有几套房了,听起来多少有些自相矛盾),要想买的话就务必赶紧交定金;一会儿又说定金不能收了,价格或许要调整;刚告诉我价格要调整,可过了两天又让我马上去交定金,说是暂时维持原来的价格不变-我急匆匆地赶到售楼处,销售员却又抱歉地对我说刚接到命令又不允许收定金了,楼盘的价格还是需要调整。经过三番五次的反复之后我已经没了耐心,就在别的地方从炒房者的手中买了一套。
在以往的印象中“国营”两个字可是相当有分量的,那往往代表着“公平合理”、“童叟无欺”以及“货真价实”等等正面的印象而与“欺诈”、“奸猾”或者“无耻”等等负面的字样毫不沾边。没想到这次的买房经历让我对“国营”两个字倒是多了种“刮目相看”的感觉!
过去的国营商店国营餐馆乃至国营菜场往往比私人商铺私人菜摊等等更便宜质量也更为上乘,在老百姓眼里“国营店”也往往意味着“放心店”,如果说私人店铺有时候还存在着“欺瞒”或者“见利忘义”的话,那么国营店基本上并不存在着跟风涨价或者以次充好等现象,甚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国营店还起着一种稳定物价的作用。
其实先前我们对国营房地产公司也存在着类似对国营菜店那样的期许,至少无法想象打着国营招牌的房地产公司也能干出坐地起价的事情来。如果现在的国营房产公司能象过去的国营菜场那样,任凭市场风声雷动我自价格稳定,在建好房子之后能够以公益性的价格卖给普通的百姓-尤其是在扣除所有的成本之后把最低限度的利润留给企业自身把最大限度的利益让给平民百姓,那么这样的行为一定会对私人的房地产公司起到某种制衡的作用-但愿我的设想不是痴人说梦吧!
据说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将要退出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我道以为应该让他们继续经营-如果这些央企能够不以小团体的一己私利为重,而是本着稳定房价造福人民的理念为自身的使命,那么这样的央企不仅不应该取消他们的房地产业务,反而应该鼓励他们与众多的狼性企业争抢地盘-你卖三万块一平米我偏偏在你旁边卖九千……对于这样的“央企”老百姓一定会五体投地地感谢他们的八辈祖宗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