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OUT了!

标签:
世博会中国馆苏州第一高楼旅游 |
分类: 铁人视点 |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其巨大的体量和严肃的外表,也许是过于强调了所谓的“标志性”和“象征意义”,因此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某种至高无上的敬畏感。这个貌似现代风格的建筑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很老土-至少和发达国家的主题馆比起来多少显得OUT了.从效果图上看的话这个上大下小的红色建筑更象是一个放大了的祭祀坛-无论如何与“城市”这个主题不大相配,或许是太想达到“标志性”的效果了,反而有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感觉,按照小学老师批改作文的习惯用语来评价的话就是“跑题啦!”
与中国馆形成强烈反差的就是西班牙馆轻松活泼的建筑风格,这样的设计让人觉得亲切而自然-刚好契合了展会的主题:城市就是让人轻松愉悦的地方。
荷兰馆的设计其实体现了未来城市的生活特征: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日本馆的设计虽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但至少能给人的这样一种感觉-即城市是自由的。
瑞士馆的设计不仅别出心裁,更体现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人与环境的友好互动。
如果按照英国馆的设计方案复制中国馆的话完全可以起到标志性象征性的作用而留给上海的未来。
加拿大馆对空间的设计体现了未来城市建筑设计的方向-把最好的空间留给-人!
以色列馆看似一个建筑设计小品,却具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用它来代替现在的中国馆。
贴一幅我最欣赏的建筑设计-西班牙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与它比起来是不是显得很老土?这个体量并不很大的建筑可以让世界各地的游客专门前去膜拜,难以想象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能有这样的能量。写到这我忽然想起了澳大利亚的悉尼,这个原本没有什么太大吸引力的南半球的城市正是因为有了悉尼歌剧院的贝壳式建筑才让其焕发出了迷人的魅力,可见一座优秀建筑的能量大到完全可以引来世界各地的朝圣者,而这样的建筑在今天的上海至今还没有出现-尽管浦东的摩天大厦在数量上已经赶上了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