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北票的前一晚我和当地的几个朋友回了一趟老家-一个叫做冠山的小地方,坐在农村的土炕上我和八十岁的老奶奶拉起了家常。原本是一句普通的问话不成想却让老太太打开了话匣子。
坐在热烘烘的炕头上我问老人家:奶奶,您是北票本地的还是从别的地界嫁过来的啊?老奶奶的耳朵有点背,再次大声重复了一遍我的问题之后,老奶奶才听明白,她用洪亮的声音回答说:我老家是承德的,八岁的时候就随父亲来到了北票。当时这里有日本人开的煤矿,他们就从承德把父亲和其他一些工友一同招到了矿上干活。。。家里太穷,不出来不行啊!
老奶奶接着又告诉我说,当年父亲因为眼睛不大好,就在矿上干些拉死人的活-当时因为矿工们工作强度太大营养又跟不上,煤矿里的劳动保护措施也不得力,所以矿井里经常会死人,他的父亲就负责在井口往外拉死人。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两毛钱,外加两斤粗粮。全家仅靠这点收入根本就没法生活,所以就让当时只有八九岁的老奶奶到矿区去卖烟卷。因为家里没有钱给孩子买衣服,老奶奶在八九岁的时候还光屁股-即使在隆冬季节也如此-脚上也没有鞋穿,后来父亲就用两片木板和一截绳子做了双趿拉板,身上唯一的布片就是一件类似披风一样的麻袋片。而五岁的妹妹因为年龄小身体太弱而冻死在了北票。“我真是命大啊,现在都不明白当时怎么就没给我冻死!想想真是命大啊。。。”老奶奶一边说一边不住地摇头。
“奶奶,那时候家里也烧炕吗?是不是全家人盖一床被子?”我因为想起了电影《暴风骤雨》里全家盖一床被子的情节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没想到老奶奶的回答竟让我吃了一惊。“家里道是有炕,可哪儿有什么被子啊?炕上就是几片破麻袋,要是有被子的话怎么也会改成衣服的,要不怎么会让八九岁的姑娘也光着腚呢!”电影《暴风骤雨》里还有一个情节就是主人公赵光腚夫妇因为只有一条裤子,所以俩人要是出门的话就得轮换着穿那条唯一的裤子。于是我又问老奶奶,那您的父母都有衣服穿吗?老奶奶叹了口气说:“那也叫衣服?一千个补丁都不夸张!想想现在,我真是知足啦。。。”
老奶奶说自己在九岁的那年冬天差点被父母卖掉-因为全家人实在吃不饱,父亲就把自己拉到街上准备卖掉-老奶奶一边哭一边拼命攥着父亲的手不肯松开。就在父亲和一个买主商谈好以三块钱成交的时候,另一个好心人从兜里掏出三块钱送给了父亲并对他说:孩子你就别卖了,我给你三块钱吧。老奶奶已经记不清给父亲三块钱的好心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了,我猜测,那个好心人是否是一个有良心的商人?或是一个善良的地主?亦或是一个多少有些家底的乡绅?老奶奶说我的猜测都有可能吧。。。
东北的冬天真的很冷,不过当地的很多年轻人似乎并不太惧怕寒冷,街上有的小青年穿着单薄的衣服居然还敞着怀-我想,人的适应能力一定是很强的吧,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不然当时那个在冬天里还光屁股的小姑娘-今天坐在热炕头上的老奶奶怎么会熬过那艰难的岁月并健康地活到今天呢?。。。
现在的我们似乎已经不再习惯于所谓的“忆苦思甜"了,但是听了老奶奶童年时期的悲惨遭遇却让我对苦难的过去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对我来说这无论如何这都算是难忘的一课吧,也许因为这一课不是来自于电影或者书本的说教,所以它给我的教益也就更大一些吧。。。今天的北票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与老奶奶童年时期比或许已经可以算作天堂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