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广高铁价格比日本新干线便宜(图)

(2009-12-27 18:18:21)
标签:

武广高铁

旅游

分类: 铁人视点

    一个世界级水平的高速铁路-一次性建成并投入使用最长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武汉至广州)顺利通车并创造了极限运行时速最高394公里的世界纪录,从武汉到广州总共耗时耗时2小时46分,这样的成就确实值得国人引以为豪!去年中国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特快即将开通的时候我正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旅馆的前台遇到一个波兰裔德国人,他刚好是从事铁路技术研究的,对于中国即将开通的第一条高铁显得有那么点酸葡萄心理,他预言以中国人自己的技术力量不大可能搞出时速三百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可惜的是我无法再遇到那位德国的铁路专家,否则的话他说不定会向我道歉的吧。。。

    武广高铁刚一开通,围绕着它的价格问题就展开了一场小小的争论,其焦点就是武广高铁的价格定高了。法国德国乃至意大利的高铁我都已经坐过了,但因为当时买的是欧洲铁路联票,所以对欧洲高铁的价格并不太清楚,日本的新干线我道是乘坐过几次,对它的价格还是有所了解的。

    建成于1964年的日本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实现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从东京到大阪的距离为550公里左右,大约相当于武汉到广州一半的距离。在两个城市之间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人们首先选择的就是乘坐新干线。如果乘坐新干线的话,从东京到大阪所需的时间为2个小时40分钟左右,票价为14050日元-按照今天的汇率大约等于1000元人民币的样子。武广高速铁路的票价是一等车厢780元,二等车厢490元,其价格是过去两地之间普通列车最低票价的3.5倍。

    我们假设东京到大阪之间的距离延长一倍-这样东京到大阪的距离就完全等同于武汉到广州的距离,相应地我们也假设其价格同样增加一倍,这样的话东京到大阪的票价就大约变成了两千块人民币,比较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武广高铁的价格要远远地低于东京到大阪的价格了。

    新开通的武广高铁被一部分网民戏称为“贵铁”,很多沿线的居民也抱怨这样的价格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承受能力,更有人形象地说:我们宁可花100元坐上十几个小时也不大情愿花上500元坐三个小时-我们心疼的不是时间而是人民币!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抱怨武广铁路的价格问题其实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国内的贫富差距过大-尤其是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太低才导致这么多类似这样的抱怨吧-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中国人收入水平的进步还赶不上中国铁路建设水平的进步,其实这才是人们抱怨高速铁路票价过高的根本原因。或许我们可以在高铁和普通列车的运行间隔上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平衡点,既照顾到普通工薪阶层对低价票的需求也兼顾到想节约时间的那些高收入群体,这样一来关于武广高铁的票价之争或许就将会告一段落吧。。。

    武广高铁的票价不贵,是中国劳动阶层的收入太低。

   今年美国的《时代》周刊杂志2009年度人物评选揭晓,“中国工人”作为今年榜单上唯一群体入选-这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农民工们的骄傲。中国的工人农民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为实现今年的“保八”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们不应该把那些离乡背井到东南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们剔除在乘坐武广高铁的人群之外-换句话说,我们也应该让为社会直接创造了和创造着巨大财富的普通劳动者们同样能够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关于武广高铁票价的争论再一次地提醒我们,缩小贫富差距让广大的劳动者尽快富裕起来仍然是未来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需要尽力补齐的那块短板。

                 IMG_9660.JPG 

                 日本新干线的列车和中国的高铁从外形到内部都非常相似-考虑到有吸烟的顾客,新干线的列车里专门辟出了一节吸烟车厢。

                        IMG_9712..jpg

                        新干线列车上配备了自动售卖机,价格和车外一样-新开的武广高铁在物价方面也值得赞一下,矿泉水只要两块钱。

                  IMG_9712..jpg

                  新干线上卖的盒饭和日本城市里的路边店一个价,质量也没什么区别-我买的这份盒饭价格是1000日元,约合七十块人民币。武广高铁的盒饭比城里卖的稍贵,想必质量也应该好一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