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黎的"穷人海滩"与露天咖啡座(图)

(2008-10-30 19:37:21)
标签:

旅游

分类: 欧美见闻

巴黎的"穷人海滩"与露天咖啡座(图)

     巴黎塞纳河岸边的人造海滩活动每年的夏季都会开展

现而今说起国内城市与欧洲城市的差距其实从硬件上来看或许已经不算很大,尤其是国内的超级大都市,即便单从硬件条件上来说很多方面不仅毫不逊色,甚至还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呢。上海的摩天大厦,北京的恢弘大气,杭州的城市水景,深圳的豪华建筑,广州的商业繁华,大连的都市海景,青岛的时尚浪漫,厦门的温馨气质,重庆的缤纷楼屿等等等等。但是从软件上来看咱们的差距显然要大一些,先不说令人无处可逃的都市噪音,混乱的交通状况,缺乏品位的商铺招牌,卫生不佳的大小餐馆,使人不快的商业服务等等。。。单就说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在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城市管理上的观念便与欧洲发达国家有着相当多的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在管理城市的具体思路和做法上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欧洲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注重“人”的体验,说时髦点就是更具人性化-而国内的城市建设却多以"大"和"美"为目标,而在亲和力上稍有欠缺.现举一例,本图为巴黎市政府为城市中的“相对贫困者”设置的都市海滩,恐怕我们的管理者就很少考虑得这么细致。在欧洲,人们喜欢接近自然-尤其是在每年的夏天,大批的城市人都要到世界各地的海滨度假。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前往海外度假,甚至于前往本国的海滨城市度假对于部分工薪阶层来说都属于奢侈。巴黎市政府正是考虑到这部分人的需求而特地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岸边铺设了人造海滩,事实证明此举受到了城市贫困者和旅游者的大力追捧。

巴黎的"穷人海滩"与露天咖啡座(图)

     这样的人造海滩受到了市民和旅游者的追捧.

 铺不铺设人造海滩其实只是小事一桩,心里有“人”似乎才是问题的实质。看一看欧洲城市里随处可见的街心公园和免费饮水处以及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图书馆就不难发现,欧洲的城市显得更有趣也更“体贴人”-譬如,欧洲的城市里多小马路,无论是赶路还是逛街都十分惬意;我们的城市道路则是以宽为美以大为美,而过个马路有时候却显得十分地费劲.我们知道,国内的大部分城市与欧洲城市一样到处都能见到草坪,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两地的草坪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欧洲的大多数草坪都是为"人"而铺设的,孩子们喜欢在草坪上玩耍,情侣们爱在草坪上谈情说爱,小资们习惯于在草坪上看书,伙伴们常常在草坪上聚餐,体育迷钟情在草坪上锻炼,流浪者贪图草坪的松软。。。而我们的草坪却往往能够见到“请勿践踏”的招牌-考虑到我们人口众多的国情,请勿践踏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绿化美化的最初意义不就是让人们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吗?既然考虑到大草坪在中国的水土不服,那么何不多种些树木来取而代之呢?我们的有关部门喜欢看到每年增加的绿地面积的统计数字,但有多少绿地真正是属于“人”的?又有多少绿地是仅仅用来“看”的?

 巴黎的"穷人海滩"与露天咖啡座(图)

            维也纳的一家餐厅的室外座位受到人们的欢迎.

正象本图中显示的那样,欧洲的城市里到处都是摆放在室外的露天座位,有条件的餐馆一定会有室外的座位-而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在室外摆上几桌。这些室外的座位看似凌乱但实际上却在无形中增添了都市的浪漫。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喜欢整齐划一,即便对有条件摆放露天座位的餐馆咖啡酒吧也习惯于用"禁止"的方式来处理,更无须说允许占路摆设了。我们的许多城市都不乏这样的地段--猛一看相当漂亮,但仔细一琢磨却又感觉缺点什么。尤其是当你身处优美的环境时,许多人都有坐下来歇一歇或者喝一杯的冲动,但除了席地而坐或者进入室内以外却又别无他法。

巴黎的"穷人海滩"与露天咖啡座(图)

布拉格市中心的马路上,餐厅用植物把露天座位与汽车隔离开来.

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鲜花与绿植装饰的露天座位早已经成为市民和旅游者的最爱,同时也成为了街头巷尾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更为城市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气质.

巴黎的"穷人海滩"与露天咖啡座(图) 

从地上划出的白线可以看出这样的占路摊位得到了市政部门的允许-欧洲许多城市都有这样占据马路一侧的合法的露天座位-我们无须照搬别人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城市,但却可以借鉴别人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

  巴黎的"穷人海滩"与露天咖啡座(图)

欧洲的许多城市由于纬度较高寒冷的季节较长,所以露天的座位就"演变"成了玻璃屋,堂而皇之地占据着便道-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就有很多露天座位在冬天来临之前变成了温暖的玻璃大棚,当然,即使是临时性的也非常注重"建筑"的艺术性.

图中的露天座位明显地属于"占路行为",但地上清晰可见的白色标识则表明这样的占路行为已经得到了市政当局的允许-在欧洲,类似这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摆的摊位至少说明当地的城市管理者具有某种"急商家所急,想市民所想"的服务意识-我们当然无须形而上学地照搬别人的方式方法,但能否从中借鉴别人率先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精神呢?就譬如说国人同样喜爱的露天座位,我们的城市管理者能否因地制宜,并视其具体条件而允许一部分茶馆餐厅酒吧咖啡等设置露天座位呢?其实我们的许多东西早已经引起了西方人的注意和羡慕,譬如说城市乡村到处可见的体育健身器械,街心公园里的早锻炼和集体舞等等,这些无不是"人文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