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受也好不喜欢也罢,故宫前的巨蛋已经永久地摆在了你的眼前.
也经历过法国人的质疑甚至漫骂,玻璃金字塔现在却成了法国文化的杰出象征.
不知道巨蛋有没有玻璃金字塔那么好命--若干年后能够让全世界景仰?或者就犹如当初的悉尼歌剧院一样,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终于可以听到如潮的掌声?
进入21世纪的北京似乎有种楼不惊人誓不休的味道.无论是故宫前的巨蛋还是中央商务区的央视新大楼,也不管是奥运工地上的鸟窝还是看起来一捅就破的水立方,他们的出现无不显示着一个茁壮成长中的新北京渴望让全世界接受的决心与梦想.这让我不得不想起了十九世纪的沙皇俄国,他在羽翼渐丰的开始阶段也充满着同样伟大的抱负,也同样为了得到世界的承认与尊重而大兴土木照搬西方.更有意思的是那个时期的圣彼德堡上流阶层的人们为了彻头彻尾地摆脱被当成乡下人的偏见而流行在公开场合尤其是高雅的场合讲法语,一时间俄国上流社会的阔太太们也言必称巴黎了.历史总是具有惊人相似的地方,如果展开一个个历史的切片,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景象也具有同样的特质...
其实学习甚至模仿都不能算什么过于丢人的事情,只是最好做得不要太过蹩脚.尤其对于建筑这一百年甚至千年的艺术品来说,更不能让一个人的败笔成为众人眼中永久的遗憾.即使是不错的东西也别搞的太过张扬和突兀,它的风格与色彩一定要与周围的建筑环境保持关联性.最重要的是与此同时我们的城市万万不能丢掉了自己的好东西,免得弄不好反而变成了东施的模样...
不管它会不会有一天也能象悉尼歌剧院那样成为别人向往的风景,让我们大家一起祝故宫前的巨蛋好运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