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北京人我没有理由不喜欢北京。相反,我还认为北京是中国最有品位的城市之一呢。道是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在我眼里却是奇傻的。尽管,它也是花了数亿人民币的金钱和大半年的时间改造的,而且还是在众多所谓专家的策划和设计之下完成,这仍然不足以成为让王府井成为出色的步行街的理由。就先不要和蒙特利尔、悉尼、维也纳等欧美和澳洲经典城市比,更别和伦敦、东京等时尚先锋城市比,就是和国内的众多城市--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比也可以说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呢。所以,就先不要口口声声地自诩为神州第一街了吧,还是应以谦虚的态度韬光养晦一番,拿出真的东西来晾给人家看看,到头来再向国外著名步行街看齐也不迟。(最丢人的是前几年王府井刚刚改造完以后某些人自以为就是世界先进水平了,还兴师动众地邀来了国外许多著名步行街所在城市的市长们前来参观,又不好意思说是让人家参观,就美其名曰“世界著名步行街研讨会”,并计划每年研讨一次,但终究因为没有太多城市响应,也因实在是劳民伤财而打住了。)
王府井的第一傻是大,正所谓傻大傻大。
我们的某些决策者总以为大就是美,美就是大。不管什么总爱问是不是亚洲最大,最好是世界最大才更牛呢。记得当年设计和修建北京西客站时,本来大部分参与设计的人更倾向于另外的设计方案,但我们的决策者一句“哪个是亚洲最大就选哪个吧”,所以西客站就成了现在这个傻大傻大的样子。楼顶上还花了一个亿修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钢铁亭子。(其实那亭子也并不中看)而南广场因为没钱修了,至今还是个半拉子工程呢,而计划中的地铁线也仅仅差几百米就是没有钱来修。这就叫该修的不修不该建的瞎建;该大的不大,不该大的瞎大。这么大的火车站却只建了一个很小的地下停车场,出口也极小,车多的时候进不去也出不来,因为西客站门前的路太窄,每天都堵车,连过路的车都因为拥堵而宁肯绕行呢。
王府井本是步行街,路却建的极宽,看起来象给汽车修的,根本就没考虑人的体量和舒适度。更谈不上人的主观感受了。王府井步行街其实很长,大概有八百米长,但就是感觉短,那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太宽,路一宽就显得短,这是其一。还有就是店过大,一个新东安一个丹耀大厦,两座楼的长度加起来超过了王府井步行街的一半了。这样的街一目了然,感觉从头到尾就俩楼,还有什么可逛的?而且,人在这种大体量的建筑下会在心理上感觉自己的渺小,心理舒适度也就打了折扣。所以,可以说这条街从尺量上看就没有以人为本。
王府井的第二傻就在于多样化不够。
我说的多样化一个是建筑的多样化,一个是商业类态的多样化,还有就是经营主体的多样化。我们来逛的是街。所谓街应该是由众多的建筑组成,一两个楼是组不成街的。但看看王府井,两座楼占了多半条街,人的对众多建筑的好奇心理和欣赏心理得不到满足,逛的感觉出不来。所谓逛,得有很多店在才有逛的必要。有时候并不是要买什么,就是想看看街景,随意地走走,这也就是逛。如果只想买东西,我看一个沃尔玛差不多就够了。况且现在大多数品牌在全国各地都有,如果没有不一样的建筑,没有新奇的街景,买的兴致都会大打折扣的。另外,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王府井的经营主体多样化不够。私人小店,尤其是有品位的私人小店几乎就没有。其实,很多私人小店因为自身实力不够,往往仅此一家,这本是最宝贵的独特性,但王府井却没有有意“收留”这样的小店,致使王府井和“张府井”“李府井”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例如,我的松明坊本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但也最终难逃拆迁的命运。
王府井的第三傻是以为步行街就是买东西的地方。服装鞋帽几乎是这里的全部。新华书店和工美也逃不出卖东西的概念。这样,致使王府井一到关门时间就象电影散场一样,人流呼啦啦全都四散而去。白白浪费了宝贵的人气。如果大街上多一些咖啡厅、小吃店、24小时便利店,甚至多些私人小店,这里的人也不会象逃难一样的匆匆离去的。还可以给夜晚的王府井带来不少的进帐啊。这样,四周众多的酒店、旅馆和招待所里的客人还可以在夜里方便地消费,给北京又增加不少旅游收入哩。
王府井的第四傻是装修风格的多样性不够,而且一度强迫商家大量使用铝塑板做门面装饰,使得王府井显得非常低俗而没有文化,更失去了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具备的厚重感和包容性。我那原本个性十足的小店也在政府部门的强烈要求下换成了“统一”的铝塑板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往小里说这是我个人个性的损失,往大里说这是北京作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古都本应具有的多样性的一个损失啊。
在我心里,最欣赏的步行街也不是上海的南京路,不是天津的滨江道(原来错写成北京道,实际是滨江道),更不是大连的天津街,而是武汉的江汉路、中山的步行街、以及广州的上下九。武汉的江汉路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感还有强烈的时代感,更难得的是它还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你都可以从容地徜徉在这条街不宽店不大的街上,更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或者消费或者仅仅在街头长椅上小憩。这条街的每一座历史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这些建筑本身也使这条街看起来更象一个建筑博物馆。中山的步行街也有类似的特点,不同的是它的岭南特色独具韵味。而广州的上下九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商业精神的尊重,更充分体现了它的“市民精神”。
另外一些城市,比如常熟,比如南京,比如苏州,比如无锡,比如宁波,比如长沙,比如成都。。。等等等等,都有很好的硬件条件,从建筑多样性方面来讲也都在王府井之上,但他们都没有做到对人的充分尊重,尤其是对人的不同需要的尊重。当然,国内的步行街存在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包括广州的上下九和北京路,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