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行以后不久,瑞士航空公司的Heats夫妇就回国工作了.美国小伙子雨果在云南大学完成了学业之后就失去了联系.日本人刚本智博去香港工作了.荷兰人News彻底失去了音训.法国人Cochet一直都有联系.他在不久后去古巴旅行时爱上了一个古巴女孩并和她结了婚,还把她带到了法国...
前年,Heats夫妇重返中国我在北京又接待了他们.一见面除了拥抱亲吻之外,让我深感以外的是Heats太太颇为得意地说她这回带了一些美金现钞来准备换给我呢.我一听就哈哈笑起来.我告诉她,中国现在已经取消了外汇眷了,美金也可以随时换了.(其实现在几乎没有官价和黑市价的差别了)
当夫妇俩出了机场坐上我的汽车一上机场高速之后就忍不住问我汽车是买的还是借的.我告诉他们现在北京很多年轻人都有汽车了,Heats先生困惑地摇摇头,便把视线投向了车窗外,似乎在努力找寻十年前北京的记忆.我呢,则故意选择一些新建的道路和建筑展示给他们.忽然,夫妇俩几乎同时兴奋地说到,他们发现北京的车比以前多了很多,而且车的种类也丰富了.路两边多了许多高大的现代化建筑,以及正在建设的工地.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北京正在或即将要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只是这种变化会不会把北京变成另一个纽约.这可是他们最最担心的事情.
他们的担心在北京还似乎是个未知数,但在上海却的的确确地发生了.Heats先生从上海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们既为上海的发展感到高兴也为它的未来所担忧.对Heats先生的担忧我也深有同感.是啊,如此密集而众多的摩天大楼集中在一起会让人感到自己更加的渺小.同时,上海一些传统的建筑也在经受着拆迁或被旁边高大建筑遮挡的考验.上海在拆与建的过程中越来越象一个怪物,也越来越不顾人的感受了...我们的城市正在陷入一个这样的误区,即"高"就代表现代化,"新"就代表繁华,"大"就代表发展.而恰恰忽视了城市的主体是人而不是建筑本身.与城市的高和大相比人的舒适感才是更重要的.和"逛"比起来浦东的高楼大厦更适合"看",就是因为它的建筑和道路尺度不是以人为本制定的,而是以车为本,以领导的好恶为本制定的.因此浦东的人气和浦西的外滩淮海路等比起来即使在白天也显得冷冷清清.到了夜晚几乎就是座死城.
无论是曼谷或是西贡,看起来都不如上海北京现代化,但在那里逛起来却是那么舒服.东京也甚至不如上海光鲜抢眼,但东京的繁华却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去过那里的人也没有说东京不现代化.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的城市决策者们应该好好想想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