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美
(2010-05-17 07:56:25)
标签:
精神品质庸俗社会学光明之路小花彼特拉克 |
叔本华说“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也是必然的。”
面对今天人们无尽地追逐名利的现实,所谓很多社交场合就是在用极度的平庸扼杀优秀和异端的思想。整个社会都在约束我们对愚蠢、逢迎、谎言、目的性和庸俗社会学表现出无比的耐心,却对具有优越个性和优良精神品质的人共同抵御。朋友间交往也在运用虚假的、世俗常规的、建立在大众惯常原则上的潜规则,将所有人追逐功利的一面和所谓情义捆绑在一起,尽管也是无尽烦恼的根源,仍然一如既往地投入。
而孤独仿佛是在战后废墟中一块石板下的忧郁小花,它静静地绽放,默默无闻,不去惊扰其它生命,也不想受扰。它不沉浸在昨日的喧嚣与骚动、残酷与不安,也不为今天的重建所鼓动,它不求别的,只与自然达成最完美的和谐。
今天人们一如既往地扎堆,很多时候是无聊和空虚,因寂寞难耐而寻求精神上的抱团取暖。很多人不能一个人独处,三天两头呼朋唤友,聚则插科打诨,散则醉眼朦胧,翌日醒来还是空。
这些单调乏味的精神品质使他们只有凑到一起才能演奏,否则每个人都只像俄罗斯的独角兽乐器,只能发出一种声音。
拉不叶:“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圣比埃‚:“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
西塞罗ƒ:“一切完全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彼特拉克④在他优美的《论孤独的生活》中更是表达了对孤独的体味。
今天也有很多青年人,出于对现实和人的畏惧及厌恶,选择了封闭式的生活,这是自闭。因为他们的思想还没强大到可以享受孤独之美。相反,长期离群索居的生活,会使人变得异常敏感,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些小事都会使他的内心不安、受伤和痛苦,而处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人们,是不会在意这些。所以,你不能苛求,因你要生存。一如贺拉斯所说“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什么完美无瑕”。孤独是可以享受的,是要给你内心深处带来慰藉与快乐,而非更多的痛苦。孤独不可以攫取,而是自然和天成的,就如同大地上的一株小草和一束小花,历经风雨,却自在的生长,它不在意有多少的关注,它只要恬淡宁静;它不在意多么渺小,它只寻求内在的高贵。
拉不叶—不详
‚圣比埃—不祥
ƒ
④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学者、诗人,早期人文主义者。与但丁、薄伽丘一起被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