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中读gàn的字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字。
1.扞。hàn,“捍”的古字。忮也,卫也,抵也,搪也,本义抵御、保卫,即拿一个东西挡在身体前面。方言读若干,比如:小时候挨打,他总是拿书包在前面扞(gān)着。实际上“干”的本义是盾牌,“扞”是动词。
2.间。jiān,方言读若干,动词,表示隔开一定的空间。比如:考试时两个学生之间要间两个座位;点名时把我间掉之。用来隔开的东西称为“隔”,隔开的空间称为“间”。
3.虹。hóng,方言称为杠子,比如:落雨过后,天上起了虹(杠)子。杠从工,彩虹弓形也。降,方言读若干,古音读若轰。红,古音读若工。

4.揩。kāi,方言读若干。间通开,间隔方言称为“间开来一点”。擦屁股,方言称为揩(干)屁股;揩桌子,方言称为把桌子揩(干)干净。揩、拭、㨷、饰(㕞)、挋、抹、抆、摩、擦、拂、掸,字义相近。
5.建。做事,“做”是“作”的俗字,作者起也,本义人起身,可见“做”“作”都不是本字。做事俗称干事,“干”的本义是盾牌,可见“干”也是假借。做事的本字是“建”,jiàn,方言读若干,本义立朝律,引申为凡建立、创设、做事之称。“建”方言又音变为盖,建房子方言称为盖房子。
6.垫。diàn,方言读若干。比如:垫(干)在屁股底下;桌子脚底下垫(干)一块砖就稳了。垫的本义是下陷、淹没,并不是本字。表示坐垫、车垫的本字是“因”,俗写为“茵”,假借为“垫”。
7.磨。切菜刀钝口了,在水缸口沿干干;剃头刀钝口了,在特制的牛皮和帆布(干刀布)上干干。这里的“干”,有人写为“錾”是不正确的,錾的本义是小凿,雕凿金石的工具。本字也不是“磨剪子戗菜刀”的“戗”,戗是古文创字,本义刀伤。钢,更不对头。其实,本字就是“磨”。(1)摩擦,擦读若干,摩也读若干;(2)抹音近磨,抹者揩也,方言读若干;(3)磨,动词表示转圈;干,古音读若都,与转圈相同。

8.刺。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方言称为干人,比如:鞋子里有个小石子干脚;饭里的沙子干牙齿。一般将这个字写为“硌”,是不正确的,硌的本义是山上的大石头。又说是“隐”,也是古语假借。这里的“干”,本字应当是“刺”。(1)《扬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茦,或谓之壮,自关而东或谓之梗”。梗音近干。(2)刺,扎入也,扎方言读若干,扎入称为“干进去”。
9.辩。两人争辩、斗嘴,方言称为抬杠。它是个叠词,也就是两个字共同假借同一个字,本字是“辩”。辩,罪人相与讼也,核心含义是有斥有驳、有来有回,如果只有一人单方面斥责,就称不上抬杠。辩驳,就是回击。返、回,方言读若帮,翻过来,方言称为“帮过来”;赌博返本,方言称为扳本。驳、斑、音近帮,所以假借为“辩”,构成辩驳、分辩、辩白,俗称为抬杠。
10.映。从镜子里看出自己的头像,方言称为“干出自己”;透过薄纸描出下面的字画,方言称为“把字画干出来”。本字是“映”,yìng,本义照耀,引申为因光线照射而显出,杨柳倒映在水里,映入眼帘。

11.捅。春天小草破土而出,方言称为“芽子干出来之”。这里的“干”,相当于捅、拱,捅破、拱破也。但是,“捅”是个后造字,本义是招引、进前(往前捅一步),表示捅破是假借。实际上,“干”的本字就是“春”,chūn,萅,从屯表音,核心字义是出,似草木破土而出也。只是,现在已经普遍使用“捅”。
12.插。chā,方言读若干。插进去称为“干进去”,插队称为“干进两个人中间”。这个说法现在已经不多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