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古代汉语中,是没有J、Q、X的,无论是上古音,还是中古音。
Jqx有两个来源,一个是gkh,一个是zcs。在古汉语中,当gkh和zcs遇到介音i时,现代汉语统一用Jqx来代表它们的声母。具体来说,它们的对应关系是:gi、zi=J;ki、ci=q;hi、si=x。

gi=J。教读若告;交读若高;减读若敢;界读若盖。详见《见母两声》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e396f0100zb67.html。
zi=J。(1)姐租祖组苴沮,上古音相同,“姐苴沮”现在是J声。(2)糟早造酒,上古音相同,“酒”现在是J声。(3)节结即鲫,上古音相同,读若资,现在这4个字都是J声。(4)澡藻躁焦蕉醮,上古音相同,“焦蕉醮”现在是J声。(5)接、睫,上古音读若匝。接上,方言称为“接(za)上去了”。(6)浸,上古音读若簪。(7)煎笺剪箭荐,上古音读若赞。(8)祭际穄,上古音读若最。(9)俊骏,上古音读若尊。(10)济霁,上古音读若资。救济就是资助。(11)精睛菁旌井,子郢切,上古音读若子。(11)将浆蒋奖酱,上古音读若脏。将小虫子弄死挤出来的血水,方言称为“浆(zāng)”。
(12)借,上古音读若左。借东西,方言称为“向别人借(zuo)一个”。

ki=q。(1)屈,qū,古音kū,读若枯。腿屈(kū)着好难受。(2)曲,qū,古音kuáng,读若狂。他把铁丝弄曲(kuáng)了。(3)嵌,qiàn,古音kàn,读若看。角子嵌(kàn)进缝隙里拿不出来了。(4)缺,quē,古音kě,读若渴。碗边沿缺(kě)之一块。(5)倾,qīng,古音kēng,读若坑。他不小心倾(kēng)到塘里去了。(6)敲,qiāo,古音kao,读若犒。他敲敲(kao)打打的吵死人。(7)确,què,古音kao,读若犒。现在将确定写为“敲定”。(8)启,qǐ,古音kāi,读若开。“开”的本义是张开,“启”的本义是打开,现代汉语中“开”的大多数字义实际上是“启”。(9)区,qū,古音kōu,读若抠。他区(kōu)着个腰。由于“区”现在主要指区域,所以表示“区”本义时改写为“勾”。
ci=q。(1)操悄俏峭鞘,上古音相同,“悄俏峭鞘”现在是q声。(2)且粗蛆,上古音相同,“且蛆”现在是q声。(3)仓沧苍枪跄锵抢,上古音相同,“枪跄锵抢”现在是q声。(4)清青蜻请,上古读若苍。(5)妻凄凄萋栖,上古读若次。(6)千阡亲,上古读若参。(7)竣,上古读若村。(8)迁浅诠痊,上古读若餐。有一种小鱼称为餐条子,准确的写法应当是“纤(cān)条子”,纤细也。(9)寝沁侵,上古读若惨。(10)妾,上古读若侧,偏房也。

hi=x。(1)陷,xiàn,古音hàn,读若焊的方言音。车子陷(hàn)泥里去了。(2)咸,xián,古音hán,读若含。盐放多了,菜生咸(hán)的。(3)瞎,xiā,古音ha,读若哈。他是个瞎(ha)子。(4)虾,xiā,方言古音ha,读若哈。你晓得虾(ha)子从哪头放屁?(5)鞋,xié,古音hái,读若孩。(6)苋,xiàn,古音hàn,读若旱。苋(hàn)菜剪掉一交还可以再发。(7)匣,xiá,古音he,读若呵。匣(he)子有大的,也有小的。(8)吓,xià,古音hei,读若赫。(9)下,xià,方言古音ha,读若哈。他下(ha)车之后就不见了。(10)夏,xià,方言古音ha,读若哈。(11)掀,xiān,方言古音hān,读若憨。快把盖子掀(hān)起来一点点。(12)项,xiàng,古音hàn,读若旱。(13)巷,xiàng,方言古音hàn,读若汉。(14)蟹,xiè,古音hǎi,读若海。
si=x。(1)丝思司腮徙屣蓰,上古音相同,“徙屣蓰”现在是x声。(2)塞色穑啬赛息熄媳,上古音相同,“息熄媳”现在是x声。(3)骚搔慅扫羞修修秀,上古音相同,“羞修修秀”现在是x声。(4)燥宵消销霄硝逍小肖笑,上古音相同,“宵消销霄硝逍小肖笑”现在是x声。(5)削,上古读若臊。(6)絮胥,上古读若苏。(7)惜昔,上古读若索。(8)相湘厢箱缃襄想,上古读若桑。(9)先洗逊,上古读若孙。(10)仙秈鲜线选,上古读若散。(10)屑悉蟋恤,上古读若肆。(11)栖西犀细,上古读若死。(12)星腥猩醒姓性,上古读若生。

要弄清Jqx与gkh、zcs的相互关系,还必须来说说尖团合流。gkh是舌根音,jqx是舌面音,zcs是舌尖音。所谓团音,就是见系齐摄呼的读音,其声母等同于现代舌面音jqx;所谓尖音,就是精系字齐摄呼的读音,其声母近似现代舌尖音zcs,如:积zi、七ci、西si。所谓尖团合流,就是把舌尖音读成团音,也就是把声母为zcs的齐摄呼的读音改为声母为jqx的舌面音,如把“尖千仙”(zian、cian、sian)改读为“坚牵掀”(jian、qian、xian)。
尖团合流的现象比较迟,1932年《国音常用字汇》才正式砍掉了尖音,推行尖团合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尖音舌面化是满人学汉语时出现的语病,因为满人发汉语的尖音很困难,只好把尖音后移,变成舌面音(团音)。但由于当时满人是统治阶级,他们不标准的尖团合流逐渐在社会流行,只在边远地区程度才比较轻或完全没有。尖团合流砍掉了35个尖音音节,把520个尖音字变成舌面音的同音字。应当说,尖团合流大大降低了汉语原有的表情达意的功能,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在已经无法改过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