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无轻唇音:这也是由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上古时期,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并[b]”、“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也就是说,现代普通话的声母f,在上古是b或p,一部分以w为零声母的字,上古声母是m。有时,b或p声母互混。

1.父。fù,方言古音bà,读若爸。例句:上古的“父”(bà)现在写作“爸”。
2.忘。wàng,方言古音mǎo,读若卯。例句:不小心把小王给忘(mǎo)掉之。
3.铺。pū,方言古音bā,读若巴。例句:他下铺(bā)上长满了胡子。现在普通话已经写成“下巴”。
4.附。fù,方言古音bǔ,读若补。例句:把这个附(bǔ)在最后面。“附”真正的古音应当是“巴”,字义是粘贴。但后来有了装订技术,这个字音变为bǔ,相当于补充也。
5.房。fáng,方言古音páng,读若旁。例句:正屋叫“堂”,旁边的叫房(páng)子。
6.翻。fān,方言古音pān,读若攀。例句:他翻(pān)着墙头跳过去了。
7.诽。fěi,方言古音pái,读若排。例句:不要在背后诽(pái)别人。
8.鍑。fù,方言古音bié,读若别。例句:“鍑”(bié)是古代装酒水的金属容器。现在我们将这种容器称为水蟞、酒蟞。“蟞”实际上是“鍑”。
9.浮。fú,方言古音páo,读若袍。例句:死鱼一个个浮(páo)起来之。“浮”后来多写为“飘”,借字也。
10.负。fù,方言古音bèi,读若背。例句:他负(bèi)着小孩走了一路。现代汉语“背负”连用,字义没有什么差别。
11.逢。féng,方言古音péng,读若朋。例句:他在路上逢(péng)到老王。现在这个字改写为“碰”。但“碰”是相当迟的后造字,本字是“逢”。
12.缚。fù,方言古音bǎng,读若板。例句:他们把小偷缚(bǎng)起来。现在这个字改写为“绑”。但“绑”是相当迟的后造字,本字是“缚”。
13.孵。fū,方言古音bào,读若抱。例句:安庆方言将孵(bào)小鸡说成布小鸡。现在已经不用“孵”,而是写成“抱”或“菢”。
14.分。fēn,方言古音bēn,读若奔。例句:箱子板分(bēn)开来之。
15.发。fā,方言古音bō,读若拨。例句:不要急,马上一人发(bō)一个。现在这个字用“拨”替代,但“拨”的本义是治理,并无分发之义。
16.挖。wā,方言古音mā,读若妈。例句:他从口袋里挖(mā)出一个手捏子。
17.袜。wā,方言古音mā,读若抹。例句:安庆话将手套叫手袜(mā)子。
18.乌。wū,方言古音mǎ,读若马。例句:天乌(mǎ)之,要下雨了。
19.吻。wěn,方言古音mǐn,读若敏。例句:把嘴巴吻(mǐn)着不要做声。
20.无。wú,方言古音máo,读若毛。例句:“冇”的本字是“无”(máo)。
写到这里,心里油然产生一种凄凉的感觉。以上这些例句,好多年轻人怕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这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低下了头,直到最后彻底消失。我们这一代人能做些什么?我茫然无知而失措,只能一点一滴地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