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本字考(101):打沕子与扎𣴬子

(2011-09-06 22:00: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方言本字(千言万语)

方言本字考(101):打沕子与扎𣴬子

方言本字考(101):打沕子与扎𣴬子

 

    关于玩水的方言,也是丰富多彩的。

    洗澡。既指在家里窝在澡盆里洗浴,也指在池塘或河流中游泳。虽然“游泳”是个相当古老的词,但在南部方言中并不多见。俗语“抱着杨树佬洗澡”,指高度注意安全。在安庆方言中,杨树指的是生长在水边的柳树。

    搞水。特指小孩玩水,所指范围较广,可能是在水中游泳,可能是在浅水区嬉戏,也可能只在岸边够水玩耍。由于小孩玩水比较危险,大人通常都严加防范。可是,小孩子有玩水、玩火的天性,一味阻止是无济于事的。

    打漂划。含义有两种:一是指游泳时狗刨式前后划水的动作,游泳水平往往比较低,可能连踩水都没有学会;二是指不会游泳的小孩两手撑住浅水区的池底,两脚漂浮起来打水,这是寻找水感,是学游泳的初级阶段。

    打沕子。潜泳。沕,方言读若忽,深微貌。《贾谊·鹏鸟赋》沕穆无穷。《广韵》潜藏也。游泳高手,一个沕子往往从池塘的这边游到那边。而且,打沕子可以乘别人不注意一下子在他们面前出现,吓他们一跳。打沕子有两种方法,一是不沉底,完全靠手脚力量潜行,比较费力气;二是沉底抓住淤泥借力,但容易被底部玻璃之类扎伤,而且水不能太深。

    打抃鼓。抃,biàn,本义鼓掌,引申为击、搏。又叫打水鼓、打水花。方法是: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张开两臂,并拢五指,两掌由水面向内快速合拢,水中会发出咚咚如雷的声音。这是个技术活,有人打得不太响,有人打得其声传出两里开外。打水鼓一般也就是玩玩,但对游泳高手有一项特别的功用,那就是帮助捉老鳖。“蜈蚣怕鸡叫,老鳖怕打雷”,老鳖生性胆小,闻雷声或类似雷声的打水鼓声,立即钻进淤泥中,水面会冒出一连串水泡,游泳高手根据水泡的位置潜入水底就可以将其捉到。虽然老鳖的牙齿很锋利,但它们在水中一般不咬人。

    扎猛子。“猛”是个注音字,从字面上不好解释。有人说,扎猛子就是从岸边猛的扎下去,“猛”就是猛烈的意思。这是完全没有搞懂“扎猛子”的意思。扎猛子,只是要求将头部没入水中不透水,没有别的要求。所以,“扎猛子”不一定非要会游泳,你在浅水区蹲下去就行;更不一定非要从岸边跳水,如果从岸上跳下水时头部没有沉入水中,还不能叫“扎猛子”。水平低的人扎猛子,甚至可以用手捏住鼻子。当然,如果只将头部没入水中而不游动,有的地方不叫“扎猛子”,而叫“憋气”。小孩子喜欢比赛憋气的长短,精明的小孩往往中间偷着唤气,小伙伴误以为其特别神奇也。其实,“憋气”属于不游动的“扎猛子”。

    “猛”的本字是“𣴬”。𣴬,《唐韵》同没。从字型上看,陈昌治《说文解字》“囘,古文回。回,渊水也,读若沫”。𠬸,入手有所取也,从又在囘下。𣴬,méi,读若猛,本义是全入于水,今写为“没”,从出字𩓔。本来,写为“扎没子”就可以了,而且“没”是个常见字,理解上也没有什么困难。但由于后来的人不知道这个字的本字就是“没”,只好就便写为注音字“猛”。

 

方言本字考(101):打沕子与扎𣴬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