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方言本字考(18):衁子与腰子

(2010-02-11 13:05: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爱故乡(一心一意)

方言本字考(18):衁子与腰子

腋下称作胳肢窝,因为它是胳膊与肢干交汇组成的“窝”。奇怪的是,桐城方言读作“ga(嘎)肢窝”,是不是因为这个地方平常老是用来“夹”东西,应当写成“夹肢窝”?考虑到胳膊方言并不称作“胳膊”,而是叫“膀子”,这种想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夹肢窝”乃是膀子与肢干组成的“窝”。只是,方言又把胳膊叫作“手ga(嘎)子”,而这里的“ga”只能写作“胳”,断然不可以写成“夹”。看来,桐城人把“胳”读作“ga(嘎)”,准确的写法还是“胳肢窝”。而胳膊不同的用词,可能是移民或受到外来语言的影响。

衁子。衁(huāng,晃),本意是指“血”。《说文》血也。《左传·僖十五年》“士刲羊,亦无衁也”。《韩愈诗》“衁池波风肉陵屯”。在方言中,衁子专指动物死而流下的血,取意“亡”而后有“血”也。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常常误写为“晃子”,而一些饭店里干脆叫做“毛血旺”,改都改不过来。只能将错就错了。

手指棚儿。这种叫法的取意生动自然,手指甲形状仿佛一个弯弯弧形顶盖的小棚子。有的方言书籍写成“手指蓬儿”,是不准确的。“蓬”的本意是蓬蒿,引申为蓬乱、散乱。“蓬”有时的确指棚子,即蓬厂,但它是指蓬草搭成的草棚,“蓬”还是蓬草的意思。类似的用法很多,比如蓬窗(草窗)、蓬衡(陋室茅舍)、蓬户衡门、蓬壁生辉等。

脚辘坡子。江淮官话和赣方言中都有类似的叫法,只是写法稍有差异。“辘”取意“轱辘”,明显是指膝盖骨,可以转动调节方向。“坡”是指膝盖骨的突出,上下形成了坡度。

腰子。由于腰部处于人体中部,所以“腰”常用来比喻中间部位,比如桐城方言将“口袋”称作“腰”,将中间带个提手的竹篮称作“腰箩”,将上下几乎一样粗细的杀猪盆或鱼划子称作“腰盆”,而“腰子”则是指肾。

胯裆。胯(kuà),指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比如胯裆、胯骨。《正韻》署胯两股间。《史记·淮阴侯传》“不能死,出我胯下”。只是,桐城方言将大腿称作“大胯”,“胯”并不读作kuà,而是读若kuǎ(垮)。而当表示胯裆时,又不读上面两个音,读作kà(卡)。本来,胯只是指腰和大腿之间的部分,并不指整个裆部,所以,上古估计有个专门表示裆部的字读作kà(卡)。只是现在这个字已经失传,姑且就写作“胯”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桐城方言表示人体的词与别的地方差别不大,现统一归纳如下:

块头——高矮胖瘦;汉条——个子;毫毛——汗毛;背心骨——脊椎。

头毛——头发;脑壳——脑袋;后脑勺——脑袋后;顶门心——囟门;胫脖(把)子——脖子;脑胫巴子、老鼠窝——脖子的后部,后脑胫窝。

眼泡——上眼皮;眼拐子——眼角;玄骨——颧骨;耳刀——耳朵;舌条——舌头;舌条滞——舌苔;牙花——牙龈;豁牙齿——豁齿;嘴巴皮——嘴唇;喉咙管子——喉咙;下巴胲、巴壳子——下巴;腮帮子——腮;面模子——脸蛋儿。

膀子——胳膊;膀子佬——肩膀;手拐子——胳膊肘子;手胫子——手腕子;反手、顺手——左右手;通光手——断掌纹手掌;手指——手指姆头;手指甲——手指棚儿;手板——手掌;手板心——手掌心;手罗、手脶——指纹;螺、筲——指纹不同;槌子——拳头;胳肢窝——腋下。

胸门口、胸面印——胸部;奶胖子——乳房部位;肚膀骨——肋骨;屁眼——肛门;腰子——肾;卵子——男阴;卵脬、卵泡、小肚子——膀胱。

脚杆子——腿;脚板——脚掌;脚指姆头——脚指;脚指棚儿——脚指甲;螺丝骨——踝关节;脚辘坡子——膝盖;大胯、胯子——大腿;胯、胯裆——胯下;腿膊肚子、元宝肚子——小腿肚子。

痦子、疖子、瘊子、疱疖——皮肤病;干干疮——疥疮;豆渣疱——脂肪瘤;疮厣子——疮痂;冷饭迹——小孩脸上白斑;鸟雀斑——雀斑;风痞——头皮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