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2007-02-27 17:58:06)
 
http://08.nj13z.cn/phptos/7.jpg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TITLE="[转载] 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
 
《黑白诗歌配图选集》http://blog.sina.com.cn/u/4acdf6c201000bno
 
 
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作者:孔正   转贴自:老子文化交流网

 前言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它贯穿历史数千年,流传至今,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老子深邃的"道"穷微极妙,教则浩荡而宏博,理则广大而深玄,曾倾倒无数中外鸿儒大家。孔子见老子后赞叹道:"老子其犹龙邪!"庄子钦服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晚年后,也曾说:"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实在比西方好。"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圣人先哲都对老子及其学说发出由衷的赞誉。
  在自然科学中,现代物理学对物质的微观和对宇宙宏观的研究,发现中国道家哲学的自然本体论和宇宙创生论比其它任何哲学都可能更接近于在上述领域中揭示出来的科学真理。进而,一些西方科学家对融人文价值观念和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为一体的道家哲学推崇备致。
  我们对于老子及其撰述的《道德经》,应认真研究,深入分析,摈弃其神秘的外壳,汲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使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道德经》流传久远,错简、异文甚多,裁章遣词各殊,且文简义奥,历代世人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因本书是哲学论著,所以译文主旨应是释解本意,在认真理解的基础上,给以切实的现代阐释,以推动现代文明的发展。因此,本书采用这样的译释方针:凡可用当代的知识词句能发掘其奥义者,只求似是;文中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处也尽量附会一下,以求行文通畅易懂。但这样一来,一些地方的译意可能便难以妥洽,所以仅能供读者揣摩文义时参考。愚意认为如此处理,总比让读者阅后不知所云为好。
 《道德经》版本,一般都沿用王弼注的编排,但这是否就是原著的本来面目,历代大家也莫衷一是,难有定论。因此书历来号称难读费解,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现将原文章节排列顺序进行调整,按章节内容分别归类,形成三个大体独立的思想系统,原章内文字仍旧不变。因《道德经》的体裁,在一章中有包含几个独立思想者,有各章道理相互穿插彼此引证者,这增加了义类划分的难度,更因我们识见水平鄙陋,安排与译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所以恐怕难圆笔者初衷。是非曲直,敬请读者方家指教。
    另外特别需要声明的是,笔者为了行文的简洁和便于断章取义,故而在本书中采用了一条原则:书中引用或提到的观点言论,一般没有脚注,因此著作和作者的姓名不能一一列举。但可以坦白的讲,书内除译文外的解说释注,基本都是他人所言。笔者所作的工作,只是把那些对老子思想能加深理解的精辟论断,或者是似是而非、或者是似非而是地附会在了老子有关的章句中。故而在此仅向所有贡献者表示感谢和歉意。


(本文只要不是用于营利经销,便可任意下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孔正    王玉英
        电子邮箱:ccc222333222333@163.com

 

http://www.ynysj.cn/web/UploadFiles/2005921104353667.jpg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TITLE="[转载] 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

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分章节的链接

 

前言

第一类、道的三大法则

(第一节)道的永恒及其运动法则──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反者道之动。

原第一章道可道

原第六章谷神不死

原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原四十章反者道之动

原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第二节)道的应用法则──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弱者道之用。

原第四章道,冲而用之

原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原五十一章 道生之

原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

原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第三节)对立统一的和谐法则──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原四十二章 道生一

原七十七章 天之道

第二类遵循道修身处事三大要点

原十六章致虚极

原四十七章 不出户

原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

原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原三十五章 执大象

原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原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原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原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原二十章唯之与阿

原七十章吾言甚易知

原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第一节)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原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原七十九章 和大怨

原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第二节) 清心寡欲是处世养性之要

原九章持而盈之

原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原十三章宠辱若惊

原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原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原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原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原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原五十章出生入死

(第三节) 谦虚柔和是为人处事之则

原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原八章上善若水

原二十二章 曲则全

原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原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原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原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原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原六十三章 为无为

原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原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原七十一章 知不知

原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原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原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第三类、遵循道治国安民三大原则

(第一节)应时顺民,无为而治

原五章天地不仁

原十章载营魄抱一

原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

原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原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原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

原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原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原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原六十章治大国

原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第二节)见素抱朴,民风淳朴

原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原三章不尚贤

原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原十八章大道废

原十九章绝圣弃智

原二十八章 知其雄

原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原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原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节) 官清法正,国泰民安

原第七章天长地久

原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原七十五章 民之饥

原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原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原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

原三十一章 夫兵者

原六十九章 用兵者有言

原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原八十章小国寡民

 

老子《道德经》http://blog.sina.com.cn/u/4acdf6c201000bnn

http://08.nj13z.cn/phptos/7.jpg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TITLE="[转载] 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

http://cccc.wangzhan8.com/main.asp 转载地址

《黑白诗歌配图选集》http://blog.sina.com.cn/u/4acdf6c201000bn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