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复习重点
(2010-12-25 11:32: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专业学识 |
本次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证明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5、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6、分析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本次考试主要涉及的知识点:
第一章
1、计量经济学的性质(三门学科的复合体)
2、计量经济学的建模四步骤(注意先后顺序)
3、计量经济学的三种常用数据类型
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和虚变量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一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统计数据
截面数据:一批发生在同一时间截面上的调查数据
虚变量数据也称二进制数据,一般取0或1
4、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通过的四级检验
5、计量经济学检验主要包括哪些检验
随机干扰项的序列相关性检验
异方差性检验
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
6、计量经济学模型有哪些作用
第二章
1、回归分析的实质
2、为何要引入随机干扰项(P27)
3、理解OLS的前四个假设
4、一元模型的计算
5、理解OLS估计量的性质(与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导致的后果相联系)(P36)
6、无偏性的证明过程(P36)
7、为何要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判决系数的表达形式
判决系数:R^2=ESS/TSS=1-RSS/TSS
8、TSS、RSS、ESS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1、多元模型与一元模型的主要区别
2、F统计量的表达形式(P68)
3、多元模型t统计量的表达形式(P70)
4、一元和多元模型随机干扰项μ方差的估计量的表达形式
5、利用eviews软件求:
(1)回归方程
(2)可决系数(判定系数)和调整后的可决系数
(3)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4)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5)是否存在自相关
第四章
1、什么是异方差性,检验的总体思路;检验的常见方法;容易产生异方差性的数据
2、异方差性的后果(P96)
3、什么是序列相关性、检验的总体思路;检验的常见方法;容易产生序列相关性的数据
4、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5、D-W统计量的范围;三个临界点的含义;(P109)
6、广义差分法和一阶差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7、什么是多重共线性?检验的总体思路;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8、什么是随机解释变量问题?随机解释变量产生的后果
1、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独立——后果:得到的参数估计量仍然是无偏一致估计量
2、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干扰项同期无关但异期相关——后果:得到的参数估计量有偏,但却是一致的
3、3、随机变量与随机干扰项同期相关——后果:得到的参数估计量有偏且非一致
第五章
1、虚变量的设置原则(P145)
第六章
1、为什么要建立联立方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第七章
1、生产函数是经验的产物(P218)
2、广义、狭义、中性技术进步的含义(P221)
3、弹性的定义及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4、区间估计的意义
简答题复习重点:
1、根据普通最小二乘原理,所估计的模型已经使得拟合误差达到最小,为什么还要讨论模型的拟合优度问题?
2、为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方程中必须包含随机误差项?(P27)
1、代表未知的影响因素
2、代表残缺数据
3、代表众多细小影响因素
5、代表模型设定误差
6、变量的内在随机性
3、OLS的前四个经典假设
假设2:随机干扰项具有零均值,同方差,不序列相关性
假设3:随机干扰项与解释变量之间不相关
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主要联系和区别
5、什么是异方差性,检验的总体思路;检验的常见方法;容易产生异方差性的数据
6、异方差性的后果(P96)
7、什么是序列相关性、检验的总体思路;检验的常见方法;容易产生序列相关性的数据
8、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9、D-W统计量的范围;三个临界点的含义;(P109)
D.W.=0,完全一阶正相关
D.W.=4,完全一阶负相关
D.W.=2,完全不相关
10、广义差分法和一阶差分法的联系和区别
11、什么是多重共线性?检验的总体思路;多重共线性的后果
12、为什么要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13、弹性分析的意义和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
14、请说明区间估计的意义?
证明题复习重点:
第二章所有曾经在课堂上证明过的问题!
计算题复习重点: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应用题复习重点:
利用eviews软件分析放宽假设的经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