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饭时,雨儿不住的给老妈夹菜,“奶奶,这个你多吃点,很好吃的。”我本来想说她两句,自己吃饭还吃不好,每次都是又慢又淘,还照顾别人。但转念一想,又忍住了,有这么一点小美德,别让我几句话给堵回去了。有些事情,没有刻意告诉她,都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老妈吃鱼,就还有那几颗牙,感觉不到鱼刺,于是每次吃的时候都是我用筷子挑好,她一份,雨儿一份。吃鸡的时候,也是我弄好。雨儿把这些都看在眼里,有照顾老妈的想法也是自然而然的。
想来生活还是比较幸福的,最起码日常生活中的鸡鸭鱼肉都不太缺,小的时候,为了吃点好吃的,也没少挨过敲。有时伸手,老妈一筷子敲过来,“这上有老下有小的,什么时候轮到你了?”要不就是,“先给你老姑拿点去!给你爸留着,他出力呢!”小时的一种求而不得,大了反而成为一种照顾人的美德,因为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基本家里都会宠一些,但两个字眼不能忘:第一是“缺”,不能要什么给什么;第二是“顾”,要顾及他人。有了这样的美德,在社会上才不会吃亏,这和那些短视的争抢行为万全两码事。比如同样两个摆在面前时,一般是那位更顾及他人,有团队精神的人所领导的团队更具有竞争力,而自私的人,到团队中是来索取的,一朝不顺心,就给你拆台。
城市化最大的结果,就是人的自闭和流动性。人经常在各个城市之间游走,遇到了,因为其他的原因比如工作调动等,又分开了。邻里之间,也基本是对立关系。物业也业主,也是逃避责任和挑刺的关系。房子再大,相互之间缺少包容,生存的空间也会被压榨的很小,有没有一种在几千万人口的大都市里的孤独感,一切的悲喜都与自己无关,我们只是机械的活着。
极少能听到那句话了,“你看,这是老王家的二小子,真出息了,有才气,又懂礼貌!”一说某某家的,说得就是一种传承啊,这种传承的美德,是潜移默化来的,是父母的训斥来的;是客人来了,父母让你端茶倒水的劳作中来的;是你大街上路过,看到纳凉或晒太阳的长辈,教你打招呼来的……所以当我看到一些不孝顺父母的孩子时,有时会觉得是没教育好。现世现报!
网上看了一段视频,是一个中学的地理课,调皮的学生不但自己不上课,还取笑老师,让别的同学也上不成,并以此为乐,为荣。心疼啊!这是怎样的价值观教育出这样的孩子啊,作为孩子的父母,你不单单是给了孩子一个身体,还应该教会他如何才能幸福,如何从尊重别人种获得幸福!所以,我在这里不单骂那几个学生,还要骂他们祖宗三代,蛇鼠一窝!这样是不是对蛇鼠太不公平了,反正他们不是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