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专业人士的经济数据

(2009-12-10 12:13:58)
标签:

经济

产业

财经

文化

食乐坊老板

分类: 非专业人士的经济观点

    读财经新闻,说11月份经济数据出炉,CPI朝正的方向走了,距离通胀还有很大的距离。据说不是负一点六一点七的了,而成了正的0.6%,属于九个月来的首次转正。

 

    其实老曲对于此的看法,是要辩证的看得。比如政/府要出一份统计数据,来显示政绩和调控能力;而证券公司或者别的投资机构要出一分“估计”数据,来引导投资者。这有点像自己干财务时的财务报表,给统计局的要高高地做,给税务局的要亏损,给银行的自然要阶梯式的盈利前景看好。对于我们自己,不能是盲目的,只能说我们周围的感受。

 

    依照非专业经济人士老曲的感受,最近的CPI那是呈两位数据的疯长。房价自然不必说,依照经济新闻的说法,这是“挤出”效应(每年都会很多新经济词汇被创造出来,比如工资被动增长等等),大家在一线城市房子买不起,到我们这种二线城市来买带动房价,我们这儿西十路的房子,都均价4K多了,不是首府的县城,好的楼盘竟然要5K了。不知道是谁疯了。自己认识的两位房地产老总,几年前拿下的地,慢慢慢慢的分期开发,座驾也慢慢的由凌志换成了大奔。

 

    至于粮油,蛋奶的价格自然不必说。蔬菜的上涨可以说成是季节性的,因为现在冬季。而食用油,10%的涨,猪肉10%,味精,甚至八角大蒜等等(据说是甲流的因素)。而天然气,送气的给的印着单价的名片还很新,价格已经翻了一番。电价自然不必说,居民用电不长,但商业用电到了1.3元一度了,到最终还是得老百姓买单。水价多个城市还在举行听涨会。唯一感到稍微安慰的是,国家成品油和食用油的生产能力都是供大于求。我们期待着某些“市场”因素能真的起到作用。

 

    政/府努力啊,刺激消费,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消费。不容易啊,一个国家创造的GDP50%都用来买房了,剩下的就没有多少可刺激的了。家电什么都可以以旧换新,最高顶产品原价的10%,另外还可以折价。我觉得此举措好,政策执行过程中有些变形也是在所难免的中国乃至世界特色,但老百姓能得到实惠的事情总得拥护。

 

    可能这几天最热的词就是哥本哈根的气候会议了,咱们国家真的是太阳能利用大国,看看哪个楼房顶上没有几台太阳能热水器?但又看到内蒙的风电并网不上的消息,原来恶炒的风电产能过剩,也是相对生产过剩的危机。长远国/策和环保,遇到利益的时候也得让路啊。觉得有点痛心捏。以后自家楼上装个大叶轮,不知道合法不?

 

     最近电动车政策要改,成了机动车了。如果不收费,那也就罢了,现在都麻木和习惯了,每一项新政的出台,总是以保护民众的名义来进行收费的。比如生猪屠宰,每头50元检疫费,我就奇怪了,明明我们纳税了都有财政拨款了,干吗稍微服务点,就要收费呢?这点比志愿者的精神状态可差远了。想想也是,执“法”都钓鱼了,还有什么新“政”不能实施?这就是行/政成本。

 

     最近炒的火热的还有“Made in China”的广告。看看咱们的相对过剩产能还能维持多久。其实与其叫作“Made in China”不如叫作“Made with China”更加合适。读财经杂志,说道美国29美元耐克鞋的事情,其实不但如此,包括几大牛仔裤等品牌国外也便宜的多。现在看来出去旅游,出口转内销还是比较合算的。有人算过说在国内销售,要付出那些什么品牌使用费自不必说,另外还要加上诚信成本,还有一个车皮如果从广州到北京的话,要有5K以上的关系费支出;如果公路,要有1400元的通行费用外加7K以上的额外钓鱼执法之类的费用,油钱贵自然不必说。这些加起来竟然比从广州到纽约的运费还高。至于汽车价格高,据说每辆都有技术转让费若干,当然还有消费税,增值税还有别的自然不必说,很多城市比如上海一个车牌就4万以上。我们所在商品中支出的额外成本,一部分变成了固定资产投资比如豪华办公大楼还有前面的所谓“市民”广场,另外一部分就变成奢侈品了,这对我国变成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基地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楼市和股市,老曲仍然谨慎看好,毕竟有很多人钱多得花不了,喜欢这种游戏,击鼓传花,谁到最后谁倒霉。银行天量的贷款,没有到消费市场,就到了资本市场了。慢慢吹泡泡玩,有些事情看得太透就不赚钱了,总能领先一步方为高人。我不是高人。

 

    以上为非专业经济人士老曲对经济状况的总结,据此指导投资,后果自负,哈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