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家总在老刘和五哥还有听松的博客上看到关于周村大街的图片,没有详尽的文字介绍,今儿给大家补上了,欢迎有机会到山东淄博来玩儿。
周村古商业城位于周村城区中部,占地 17
公顷,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绸市街等古商业街区组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省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古商业城南有山东讨袁护国军司令部旧址及魁星阁庙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阁、汇龙桥,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汇所在。
周村是封建社会后期经济转型中兴起的手工业商业城镇,明清时期发展成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商镇,号称“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乡村盛行栽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缎、绸等都在周村集散,从而推动了其他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通过从康熙到道光近
150 年的发展,周村成为相当繁华的市镇。
古商业城的主要街道又叫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约公元 1410 年),明崇祯九年(公元
1636
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雏形。它南起丝市街、银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门,长约两华里,北极阁拦腰横跨中间,把大街分为南北两段,现状保留的基本为南段,全长
400
米。至清朝后期,章丘旧军孟氏“八大祥号”先后来这里营业经商,远近富商巨贾竞相云集,大街逐渐成为布行、杂货行聚集经营的商业贸易中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
1904
年),周村辟为商埠后,商业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如青岛、济南,远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的商号,都与这里发生了频繁的生意联系,大街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谚云:“大街不大,日进斗金”。
大街的真正出名,是因为其深厚的商业文化底蕴和几部影视剧的热播,比如《活着》、《大染坊》、《旱码头》、《闯关东》等。

千佛寺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很喜欢这种古老房檐的阴影。

老树,房檐,初冬的月季,还有听松老师。
五哥也拍一张这样的片子,不过他的是对称的,俺们要了房檐下的那一点点光影。

阳光打到古墙上,斑驳的阴影,让人感觉想做暖暖阳光下的一只猫儿。

时间,阳光,不受阻隔。
石说,我静默修行了千年,唯求佛;佛说,我一直就在你心里。
再发一遍,因为没有介绍。160年的拥抱,老墙和一株地锦,还有煤炉的烟,奇特的光影效果。

深远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想起李煜的捣练子令。
房脊,伸向天空的树枝。

层层房檐之上,海棠枝条轻拂过天空。

小景一处,隐现的翠竹,假山石,老墙壁。

门口的灯光,总让人想起家的温暖。
新修的状元府,造景一般。
夜色的老街,有些醇酒后的迷离。
檐的影子和檐。鸟笼挂在佛旁,我们信佛,到底是找心灵的牢笼呢,还是求得解脱?
老街一直悠长。

阳光洒落院落。
夕阳照在老街上,昏黄温暖。
做个广告,买房子不?三证齐全,近300平方的小院,90平方的房子,至少20万,在老街的大染坊斜对过。哈哈,要买的,刚刚可代为询问。

再看一眼那光影。除了游人,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冬日里有些寥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