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生感悟 |
又要过年了,用了一个“又”字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已经过了三十几个年了,越来越感觉过年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昨天周日,打扫卫生,购物,忙乱了一天,晚上吃完晚饭,蜷在沙发上,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包围了我。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以前的大家庭,如今只剩了我和母亲。后来又有了妻子和孩子的加入,我们四个人,默默无闻的过我们的团圆年?感觉真是无聊透顶。想要邀请别人,。但是国人的传统都是除夕在家里过,总是怀着一种怕被人拒绝的心态。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不是过于怀念传统,而是觉得现在的年,增加了太多的意味------,可以比较一下。
小的时候家里人多,穷字当先,我的记忆当中,还有生产队杀猪的事情的,我小的时候不吃肉,对于猪肉没有那么多的企盼,只是为了看看热闹。一过小年,便热闹开了,赶年集,办年货,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置办,无非是一些干笋,干蘑菇之类的干货,至于韭菜青蒜,都是用来放到菜里面出味的,有时候,家里还会做一点自制的西红柿罐头。虽然物资匮乏一点,但是总是有孩童般的快乐,因为我们容易满足。每年只有一身新衣服,而拜年的时候,则是渴望得到那么一点的爆米花和瓜子,而男孩子最期待的,莫过于到本族家境较好的人家得到一角一串的小爆竹。那个时候,最有威望的是辈分高的年长者,早早的他们便在堂屋的正中摆下蒲团,坐到那儿等人来磕头。
我们家同我的伯父家只有一道矮矮的土墙,父母不让早开门,我便偷偷爬过墙头,早早得去给他们拜年。然后便和弟兄们一起走家串户的问候。
而现在,自己已经过了那个懵懂的年纪,而本族的人也都各忙各的,每年到春节才有机会见一次面。但是见面之后的所谈,无非都是些功利之词,本族的人家相互拜年的也都少了,对于那些日子过得普通的老奶奶、老爷爷们也不再尊重,少了相互的串门。去年的时候,就是我们本家的弟兄也没有给母亲过来拜年,母亲感叹,人际是越来越生疏了。其实也难怪,小的时候大家见面都是些平安之类的客套话,而现在,见面之后说些什么呢?所谓的过得好的还可以天南海北的吹上一些,而过得不好的,耐于面子也羞于启齿。大家已经真的从内心少了那些平等的尊重感。现在的春节是按部就班,先抽个星期天,到超市疯狂大采购一通,然后便是等待春节的到来,直到年三十,象征性的报上一点饺子,然后串串门,传统还是要保留的。要不就在初一的下午,几个哥们聚上一聚。而对于春节后的走亲戚,因为大家都忙着上班,就打电话约定初几到谁家,初几到谁家,一聚了事。没有了对新衣服的企盼,因为几年前的衣服看来还是新的。也没有对美食的期待,平常吃的也不错,动不动还和朋友下个馆子什么的,七碟八碗的来上一桌。而我呢,自从父亲去世后,就没有买过爆竹,一是因为三年的传统,不贴红对联,不放爆竹;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住了公寓楼,小区里面,谁放也和自己放差不多,干嘛非要花几十元买个点火的权利。
其实,想来想去,最企盼的,还是小事那份纯纯的心情,那浓浓的亲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