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死亡焦虑

(2014-10-15 22:27:51)
分类: 爱与自由

有个梦做了多年,关于“迟到”,内容由赶火车、赶航班,到工作后演变为赶去上课找教室,主题却从未变过——要赶不上了!梦里低头看手表,还有30分钟!10分钟!2分钟!心急如焚,楼上楼下的跑,却总找不到那间对的教室。

我知道梦中的焦虑对应什么,这一焦虑自20岁时破土而出。那时我意识到自己天资不低、敏锐、洞察力与悟性极高。与此同时出现的是深深的孤独与抑郁,因为无人对话。大概从那时起,我就在孜孜寻找一个精神上的知己,呵,每一任的男友都是因思想交流的投契而牵手的。后来,不知怎么一来我觉得我必须成就,以著书立说而入大师之列。我不知发现自己的天赋是否必然导致这一结果,但从那时起我便做着未来的这一美梦了。

尚年轻时瞒可以这样梦想着,但随着时光流逝,发现自己一直被困在封闭的工作和生活里毫无出路,并无任何成就的迹象,焦虑便来了。而且,随着年岁见长,焦虑日盛。它开始不止在睡梦中出现,连坐在那里做着什么时都会不停的冒出。我常常在研究那些成功的大家,我看到我的偶像荣格27岁已经做单词联想测验了,我看到尼采27岁写完了《悲剧的诞生》,加缪最可气,21岁那么牛×的《反与正》就要出版了。而我已经这么老!我觉得我可能已经迟到了真的赶不上了,于是变得每天做任何事都匆匆忙忙,而节省下来的时间我也并没有做什么有益的事,相反是在不停的焦虑中过去。

我想象如是过下去,40岁、50岁,这焦虑一定是更加日益的吞噬我,到死亡来临前必定挣扎着不能瞑目。我深知问题的核心不在我为何还没有成就,而在于——你为什么必须要成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个潜意识的情结;从佛的角度来说,是对声名的执着。如果这是一种异态的话那么人生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我看到过去充满幻想的女同学现在每天除了做饭和在网上晒娃别无他想,我不知他们会否在某个瞬间想起青春年少时的自己;我看到我的会吹笛子会弹琴会跳舞的姨父一辈子在一个小学教书半死不活、一生只亲近过我姨这一个女人而现在两人日日相对无语、且已分床睡多年,如今已50岁的他常一个人斜靠在床头,不说话不睡觉不玩手机也不看书,就一直那么靠着,我不知他是在思考还是仅仅发呆。我不知我身边所有这些人,是否会想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是否会思考自己在究竟在追寻什么,自己一生的意义何在。上帝造我们出来,那么鲜活,却又让我们在几十年后悄然消亡,我们每个人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我无法想明白,同时也不明白那些不想的人是如何做到不想的,我不知如我的女同学们那样的生活我是否能过。

这样的时候,你势必会去找哲学或者宗教。找了很多死亡研究的书看,知道自己一定要有所成就也不外一种扩张有限生命、对抗死亡的方式,甚至包括不结婚也同样源于此(对我而言结婚意味着一切就被“定下来”了,不再有改变不再有任何其他的可能性)。我明白了,然而,他们并没有告诉我为什么和怎么办。

有一段时间,每周往寺里跑,听法师讲课,跟随皈依师做法会接引更多的人皈依佛门。他们告诉我人生的意义在去欲、破除烦恼、无私的行善等。我愿意放下我的大部分欲望,相信一切追求的对象其性本空,我想要破除烦恼得到内心的宁静,在许多时候也乐于行善,我也相信悉达多作为一个人,其心灵的确到达了人所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但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他们说的死后进入极乐世界、得永生之类,更加不相信业力、因果。

所以,佛教也没有给我最终的答案。

直到遇到加缪。那天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李银河的采访,她说她最喜欢加缪讲的:人生根本无意义可言,但正因为没有意义才特别值得一过。李说所以一生就应该为自己身体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而活。彼时很想拍案说:就是它!我爱死加缪的这一结论了!所有那些赋予人生的理想和意义,根本上是虚幻的,正如加缪所说,当你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什么伟大理想时,你给了你生活意义,同时也背叛了生活。人生,应该是肆无忌惮、义无反顾,只为自己的愉悦而过。纵情生活,是人生唯一答案。

同时,加缪谈到西西弗斯的石头,他言这石头与上帝无关,那是自己的命运。当西西弗斯意识到这石头是自己的石头时,他已经胜利了。因此,我对成就的追求与上帝无关,与任何他人无关,那只是我的追求,尽管它是虚幻的。当我意识到那是我个人的石头,并尽力推动它时,我已经胜利了。我要做的,仅仅是把它当做我个人的追求,并为之努力,结果无从预料,也无需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