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之阶段
(2012-11-25 21:53:00)
标签: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治疗关系 |
分类: 心理学研究 |
心理治疗有很多流派,各流派有很多方法。我的心理治疗观基本是比较老派的,不喜短期焦点疗法一类。在我看来治疗的进程基本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一起感受自我、来访者的自我不断壮大、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方法是次要的,治疗师的态度、思想、精神这一类形而上的东西才是制胜关键所在。
按流派来讲,我最开始学的是精神分析,后又被人本主义所吸引。以下所讲,都只是个人多年学习与治疗经验所得,不代表心理治疗界的普遍立场。
在我看来,整个心理治疗的过程是由时间界限模糊的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建立来访者和治疗师相互信任的关系,第二阶段来访者原本受阻的内在能量流动起来,来访者的自我逐步强大。两个阶段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往往是并肩齐行的。来访者内心能量的流动、自我的逐步强大,可能从第一次治疗就开始了。而医患关系的建立并不在最初几次治疗后就告结,而是随着治疗的进行,关系一直在不断深化。
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是任何流派的治疗师都关注的。我们要让来访者感受到治疗师的真诚、可信赖,治疗师对他是接纳的、保护的,在治疗师面前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安全的。这是治疗师们大多在做的。
在我看来,医患关系还可以继续深化,进入下一个层级,那是怎样的一个层级呢?来访者视治疗师若无物,治疗师混若一个虚空的存在,来访者见不到他,但却越来越清晰的看到自己,就像照镜子。所谓“虚怀若谷”,正因其空、其大、其谦逊,才使来访者毫无芥蒂、不存伪装,只现出真实的自己。心经里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中能现真“色”。
第二阶段,看起来也不像在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成长。随着治疗的进行,来访者变得“活起来”,并且越来越有力量。如是,原本他纠结的问题,或者引起他巨大痛苦的事情,都变得小了,因为自我变大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两个阶段的进行靠什么?在我看来,不分阶段,唯罗杰斯的三要素为最上:真诚、积极关注、共情。治疗师非常的真实、坦诚,他和来访者所有以前认识的人都不一样——这个人抛下了所有伪装;无论来访者说什么,治疗师总是悉心的望着他,聆听着他,而且从不否定他;当他有什么情绪时,治疗师不仅完全理解他,还会和他有一样的感受。如是,来访者便可得成长。
心理治疗发展到罗杰斯这里,已经不再关注所谓治疗手段这种有形的东西,而关注无形的诸如治疗师的人生观、治疗态度了。这无形之治疗的化育能量,正是道家之“为无为,则无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