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著作残篇
摘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
(1) 我乘坐的驷马高车拉着我前进,极力驰骋随我高兴,后来它把我带上天下闻名的女神大道,这条大道引导着明白人走遍所有的城镇。于是我的马车沿着那条道路趱行,拉车的马儿十分聪明,载着我前进,少女们为我指点出途径。车轴磨得滚烫,在轴函中发出震耳的啸声,因为它的两端被旋转的车轮带着飞速地翻腾。那时太阳的女儿们离开夜宅,掠过头上的纱巾,把马车赶向光明。那里矗立着一座大门,把白天和黑夜的道路划分,上边有门楣,下边有石头的门槛;这天门上巨大的双扉闭得紧紧,保管启门之钥的是狄凯,那专司报应的女神。少女们用恭维的词令央告这位尊神,机灵地劝她同意把插牢的门闩拿开。于是门闩除去,两根嵌着钉子的黄铜门轴在轴函中一根接着一根转动,门道洞开。少女们驱着驷马高车笔直地走进门来,女神亲切地将我接待,握着我的右手,用下面的话语向我说: 青年人,你在不朽的驭手陪同下,乘着高车驷马来到我的门庭,十分欢迎!领你走上这条大道的不是恶煞(因为这大道离开人间的小径确实很远),而是公平正直之神。所以你应当学习各种事情,从圆满真理的牢固核心,直到毫不包含真理的凡夫俗子的意见。意见尽管不真,你还是要加以体验,因为必须通过彻底的全面钻研,才能对假相作出判断。——
要使你的思想远离这种研究途径,别让习惯用经验的力量把你逼上这条路。只是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或舌头为准绳,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你面前只剩下一条道路,可以放胆遵循。——
真理之路
(2) 要用你的心灵牢牢地注视那遥远的东西,一如近在目前。因为它不会把存在者从存在者的联系中割裂,以至分崩瓦解,或者聚集会合。
(3) 在我看来存在者是一个共同体,我就从这里开始;因为我将重新回到这里。
(4、5) 来吧,我告诉你(我的话你要谛听),只有哪些研究途径是可以设想的。第一条是: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这是确信的途径,因为它遵循真理。另一条是:存在者不存在,这个不存在必然存在。走这条路,我告诉你,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因为不存在者你是既不能认识(这当然办不到),也不能说出的。因为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
(6)必定是:可以言说,可以思议者存在,因为它存在是可能的,而不存在者存在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我教你牢记在心的。这就是我吩咐你注意的第一条研究途径。然后你要注意另一条途径:在那条途径上,那些什么都不明白的凡人们两头彷徨。因为他们的心中不知所措,被摇摆不定的念头支配着,所以象聋子和瞎子一样无所适从。这些不能分辨是非的群氓,居然认为存在者和不存在者同一又不同一,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7) 因为勉强证明不存在者存在,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要让自己的思想远离这条研究途径。
(8) 所以只剩下一条途径,就是:存在者存在。在这条途径上有许多标志表明,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因为它是完全的、不动的、无止境的。它既非过去存在,亦非将来存在,因为它整个在现在,是个连续的一。因为你愿意给它找出哪种来源来呢?它能以什么方式、从什么东西里长出来呢?我也不能让你这样说或想:它从不存在者里产生;因为存在者不存在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而且,如果它来自不存在,它有什么必要不早一点或迟一点产生呢?所以它必定是要末永远存在,要末根本不存在。 存在者也是不可分的,因为它全部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个地方比另一个地方多些,妨碍它的连续,也没有哪里少些。因此它是整个连续的;因为存在者是与存在者连接的。 而且,存在者是不动的,被巨大的锁链捆着,无始亦无终;因为产生与消灭已经被赶得很远,被真信念赶跑了。它是同一的,永远在同一个地方,居留在自身之内。因为强大的必然性把它用锁链从四面八方捆着,不能越雷池一步。因此存在者不能是无限的,因为它没有缺陷;如果无限,那就正好是有缺陷的了。 可以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找不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存在者之外,决没有,也决不会有任何别的东西,因为命运已经用锁链把它捆在那不可分割的、不动的整体上。因此凡人们在语言中加以固定的东西,如产生和消灭,是和不是,位置变化和色彩变化,只不过是空洞的名词。 然而,由于存在者有一条最后的边界,它在各方面都是完全的,好象一个滚圆的球体,从中心到每一个方面距离都相等,因为不能在哪个地方大一点或小一点。因为既没有一个不存在者破坏团结,也没有一个存在者在这里或那里比存在者多点或少点,因为它是完全不可损毁的。因为那个与哪一方面距离都相等的点是与边界距离相等。
注: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谁要是真正弄懂了巴门尼德论自然的残篇,整个欧洲图书馆都可以不要了。此语虽然有些夸大,但一方面表明海德格尔对于巴门尼德的重视,因而说明巴门尼德对于理解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海德格尔本人的思想受到巴门尼德的启发之多与深。海德格尔所注重的另一个前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海德格尔将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理解为思想家,而不是哲学家,因为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已经终结,而哲学的终结为思想留下了任务,而思想承担起自己的任务并且去思想事情本身,这就是对于“哲学的贡献”,由此可以解开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对哲学的贡献:论生成》的题中应有之义。巴门尼德是思存在的思想家,也是思真理的思想家,表达了思想与存在的同一性,思想与语言的同一性以及语言与存在的同一性,而思想、存在和语言之共属一体在于对真理的洞见。巴门尼德思考了真理与意见的区分,思考了存在的光明与黑暗,在某种程度上也思考了海德格尔所谓的“存在论差异”,即存在与存在者之间差异的问题。正因为如此,现把巴门尼德著作残篇传到这里,让思想者归属于思想,让思想归属于存在和语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