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爱情意象研究

(2006-09-05 18:20:09)
分类: 学生习作

 

 

为了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陶冶我们的文化情操,增加对文学常识的认识,为高考诗歌鉴赏服务,我们对诗歌中爱情意象这一课题进行了设计和研究。

中国是一个文学大国,广博的文化中包涵了天地万物,万千情感。最突出的是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相比,诗歌更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从内容到形式都更讲究凝练,语言含蓄而富于跳跃性,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意境和形象,表现诗人的情致。出色的诗歌离不开出色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主体的意和客体的像在诗人心灵的有机结合,经过美的审视,将情意主旨,表达于诗的语言,寓化为诗的一种形式。

诗歌中的许多珠玑都是描写爱情的,而爱情意象又是优美动人,种类繁多的。由于爱情诗歌范围太广大,我们把此次研究目标缩小在古代诗歌中。这项研究注重查找与归纳,所以我们选择的研究方法是书本、网络查找,并没有实地考察。

 

意象分类

我们把繁多的意象划分为三类:植物类、动物类、景物类。这样一分,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查找,而不至于忙乱无章。每个种类的意象收集,根据朝代的先后来,划分为:古代名歌、唐诗、宋词。初步拟定在各个意象种类里各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选出最经典的名句,同时从所有意象中选出使用频率最高的朝代、代表人物以及各朝代意象的特点。

 

意象归纳

一、植物类

我们收集了“杨柳”、“芳草”、花卉、“芦苇”等意象。

其中,较为耳熟能详的名句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白居易《长恨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郭茂倩《乐府诗集》)、“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相见难时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满地黄花堆积”(李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植物类意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为“杨柳”,我们共找出15个,占植物类全部意象的37.5%;使用此类意象频率最高的朝代为宋代,代表人物有李清照(占21%)、柳永(占23%)。此外,唐代的李商隐(占15%)、白居易(占14.7%)也是使用爱情意象的好手。

二、动物类

我们收集了“鸿雁”、“黄莺”、鸳鸯、比翼等鸟类意象。

其中,较为耳熟能详的名句有:“断鸿声远长天暮”(柳永《夜半乐》)、“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蝴蝶》)、“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蹄”(金昌绪《春怨》)、“日上花梢,莺穿柳带”(柳永《定风波》)、“中有双鸟飞,自名为鸳鸯”(《孔雀东南飞》)、“只羡鸳鸯不羡仙”、“在天愿做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青鸟殷勤为勘探”(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无题》)。

动物类意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为“鸿雁”,我们共找出7个,占动物类全部意象的368%;使用此类意象频率最高的朝代为唐代,代表人物有李商隐(占15.8%)。此外,柳永词中也不乏这类意象(10.5%)。

三、景物类

我们收集了“明月”、“楼”、“庭院”、“兰舟”、“江水”等意象。

其中,较为耳熟能详的名句有:“蓬莱宫中日月长”(白居易《长恨歌》)、“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二首》)、“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柳永《采莲令》)、“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玉楼宴罢醉和春”(白居易《长恨歌》)、“伫倚微楼风细细”(柳永《蝶恋花》)、“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蜀江水碧蜀山青”(白居易《长恨歌》)、“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景物类意象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为“明月”,我们共找出10个,占景物类全部意象的37%;使用此类意象频率最高的朝代为宋代,代表人物有李清照(占11.1%)、柳永(占14.8%)。

意象分析

通过以上的收集和归纳,我们发现,意象运用最多在宋词中,占所摘总意象的52.6%,而古代民歌中的意象最少,占10.5%。其中,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意象的运用中最为出色,《长恨歌》中的意象占了全部的21%,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唐代的许多爱情诗如《长恨歌》一般,并非单纯的抒情,而是在描写爱情的基础上寄托对事业、政事的感悟。

相对而言,古代民歌和宋词中的爱情意象就较为纯粹,单单只是寄托对爱情的寸寸柔肠。尤其在宋代,爱情诗的发展可是说是到达了巅峰。

在文学史上,宋以词闻名。后人往往把宋词划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派流。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是一种音乐歌词,它最初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场景,尤以男女爱情为主。北宋的词坛几乎是婉约派一统天下,词人们在题材走向、风格倾向等方面是争奇斗艳、各呈异彩的。在我们所收集的宋词意象中,柳永的词是最多的。柳永的词迎合了市井阶层的情趣,以青楼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内容反映了都市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柳永还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说“凡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宋代词人,如苏轼、辛弃疾这般以豪放风格著称的大文豪,也不乏有凄恻哀婉的爱情诗,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语言,写实情真,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

委婉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的典型体现,这种特征使中国古代爱情诗虽然不象西方爱情诗那样热情奔放,但自有其含蓄、独特的魅力。

 

此次研究,由于时间不充足,资料不够全面,因而采集的意象不够完整,但总体来说,我们圆满完成了研究工作。

通过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爱情诗的博大精深,耐人寻味,它们能全面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身为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去体会、领悟,将我国的诗歌艺术发扬光大,使其源远流长。同时,在研究中,组员们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我们感谢此次研究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书目:

1、《古代民歌一百首》: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10月第1

2、《唐诗三百首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811月第1

3、《宋词三百首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912月第1

[组员:王晴(组长)、林列、刘殊瑛子、邱爽、王露

指导老师:葛过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