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雪兹神父公墓随拍
标签:
夏京春老师巴黎摄影 |
分类: 法国随拍 |
拉雪兹神父公墓随拍

拉雪兹神父公墓(Lachaise Cemetery)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面积118英亩(44公顷),位于巴黎东部第20区,正式名称是“东部公墓”。
公墓划分为97个墓区,已经安葬了上百万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名字来源于“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1715
1682年耶稣会在过去一座小教堂的位置上重建了的一幢别墅。1762年,耶稣会被解散,“路易山”被拍卖。拉雪兹神父深得路易十四的宠信,掌管宗教事务长达34年之久。后来,路易十四把这幢别墅赐给了拉雪兹神父。
拉雪兹神父公墓开设后,由于它离当时的市区比较远,因此很少有人愿意用它。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市政府采取了一个大的宣传运动。1804年让·德·拉封丹和莫里哀的遗体在盛大仪式中被改葬到拉雪兹神父公墓。1817年彼得·阿伯拉和爱洛依丝的墓也在盛大仪式中被迁到这里。这个宣传运动获得了效果。许多人希望与著名的市民葬在一起。


名人墓大都十分简朴。
在拉雪兹公墓长眠的名人有,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诗人”肖邦(1810年-1849年)、《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大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1622年-1673年)、美国舞蹈家邓肯、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1838年-1875年)、法国著名的诗人兼寓言作家拉封丹(1621年-1695年)、法国最著名的舞台剧女演员之一撒拉·贝纳(1844年-1923年),侨居法国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年-1946年,“一战”后美国形成的以海明威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其名即来自于斯泰因),等等。











拉雪兹公墓里安葬了很多平民。人们只要付得起钱,就可以在公墓中选择墓穴安葬。有不少家族买上一大块墓地,修建小屋、亭台或地下室,将家族中逝去的人集中安葬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天伦之乐。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上午8:30到下午5:30
交通:建议坐地铁2号线到腓力二世车站(Philippe Auguste)下车,向前走约200米就到了墓地的正门。2号线和3号线交会的同名车站-Père Lachaise实际上是后门。
费用:免费。
【备注】本帖的照片均是我拍的,文字部分根据网上资料整理,特此说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