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简答题(3)
1.屈原在《哀郢》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屈原在《哀郢》中记载了他离开郢都向东行走的途程,充分表达了他对郢都的无限眷恋和哀婉凄绝之情,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绝望,对苦难百姓的关怀同情,对献媚钻营的奸佞小人的无比痛恨,对楚王远贤亲佞的深深失望。
2.
简要分析《谏逐客书》的论证结构。
《谏逐客书》开篇点题:“逐客为过”。第二段列举先王成功事例,“皆以客之功”,暗示今日逐客之非。第三段铺陈今王重物、色、乐而轻人之作为,指出“此非跨海内制诸侯之术”,抓住了“逐客”的要害。第四段从理论的高度出发,正反两方面阐述,得出结论:“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照应开头,突出论点。
3.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什么能成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之作?(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简析之)
张若虚传世的诗作仅存二首。《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月夜的美景,表现了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领悟,抒发了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在艺术上,该诗音韵婉转,声情并茂,具有优美、纯真和深沉的特点,乃千古绝唱。所以前人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4.
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李白为什么说“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是一首倾诉心志的抒情诗。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写出了当时佞幸小人得势、志士才人受压的情景,充分表现了诗人有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5. 简述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人物性格鲜明,感情缠绵悱恻,情节曲折离奇,将近体诗的音律融入乐府歌行,语言流畅优美,音韵和谐悠扬。
6.
简要分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点。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点主要是雅俗相济,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有诗情画意的文学意味。“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文学语言,“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是白话口语,雅俗相济,雅俗共赏。
7.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写了哪几个场景?
一、赴亭惜别,二、把酒饯别,三、残照离别。
8.
简要分析《朋党论》的论述层次。
本文开篇承认自古以来就有朋党之说,重要的是人君能区分“君子”朋党与“小人”朋党。接着,指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从治国安邦的高度,告诫人君“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下面又以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事实为论据,深入分析了人君的“治乱兴亡之迹”。最后自然得出结论:“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9. 戴望舒《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什么?
戴望舒《雨巷》中“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象征着诗人的美好理想。诗人赋予“姑娘”美丽又哀怨的意象,写出了时代的病态和诗人的彷徨。
10.
《乡愁四韵》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乡愁四韵》分别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诚挚的热爱。
相关博文:
■《大学语文》简答题(1)
■《大学语文》简答题(2)
■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
■ 古文翻译练习(1)
■ 古文翻译练习(2)
■ 《货殖列传序》译文
■ 《冯谖客孟尝君》译文
■ 《郑伯克段于鄢》译文
■《谏逐客书》译文
■ 孔孟语录(二十则)译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