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简答题(2)
1.《诗经·卫风·伯兮》塑造了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思妇”形象?
《卫风.伯兮》中的“思妇”对爱情忠贞不渝,具有坚毅忍耐的性格。她的丈夫长得英武,作战也非常勇敢。她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自从丈夫从军以后,她情愿蓬首以待,因为再也没有人可以让她为他梳妆打扮了。她甘愿头痛,想找到“忘忧草”,都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2.为什么说《国殇》是《九歌》中较为独特的一篇?
《九歌》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国殇》作为其中的一首,不是写祭祀神鬼,而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作品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全篇情感真挚炽烈,抒写开张扬厉,表现出了一种凛然、阳刚之美,这与《九歌》中其他乐歌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风格是迥然不同的。
3.什么是乐府?
乐府原是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职能是掌管宫廷音乐,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魏晋以后,人们把汉代乐府收集并制谱的歌诗,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4.《春江花月夜》可分为哪三个层次?
《春江花月夜》第一层次是写春江月夜的美景,江面浩渺,月光皎洁;第二层次是写宇宙与人生的哲理,自然无限,人生苦短;第三层次写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感情真挚,缠绵。
5.《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中的“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这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社会与人生的怀疑、厌倦的深沉喟叹,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的出世情怀。
6.《临江仙·夜归临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临江仙·夜归临皋》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抒发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情怀。
7.《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是怎么阐释“大丈夫”的?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够坚守原则的人,不会为物质利益所诱惑,也不会被权势暴力的威胁压迫所屈服。
8.《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为孟尝君经营的“三窟”是指什么?
焚券市义,恢复相位,立宗庙于薛
9.《致橡树》一诗是怎样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致橡树》一诗以橡树和木棉两个主体意象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之美和女性的阴柔之美。诗人借木棉之口向橡树倾诉了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不仅表现为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炽烈追求,更表现为双方人格的平等,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诗歌意象新奇瑰丽,比喻恰当贴切,真切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爱情的认识。
10.在《追悼志摩》一文中,胡适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里面只有三个大字。请问:是哪三个大字?
爱,自由和美。
相关博文:
■
《大学语文》简答题(1)
■ 《大学语文》简答题(3)
■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60题)
■ 古文翻译练习(1)
■ 古文翻译练习(2)
■ 《货殖列传序》译文
■ 《冯谖客孟尝君》译文
■ 《郑伯克段于鄢》译文
■《谏逐客书》译文
■ 孔孟语录(二十则)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