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2006-10-15 22:39:29)
分类: 教育探索

 

关于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一点思考

 

20061015日)

 

新的学年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县教育的发展步伐,我们于开学之前,就召开了各个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部署了新学年的工作,并且因校制宜,一校一策,落实了承诺工程;我们通过几上几下,层层征求意见,确定了本年度的教学评价方案,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和认识;我们提出并已经在高中也即将在初中和小学召开新学年度的以工作落实为主要内容的阶段性工作落实联席会议。

 

最近,一直在学校在教师中座谈。多年来有这样一个工作体会,那就是许许多多的知识和智慧,经验和教训,问题和得失,快乐和力量,典型和办法,都在基层中,在群众中,在教师中。在许多学校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和大家讨论两个话题,一个是教师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问题,一个是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问题。关于教师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问题,在《从教师最直接最关心最根本的问题做起,关注调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文中,我已经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话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提纲式的提出,和大家商榷。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现实,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教学常规,顾名思义,我想就是日常的教学管理规范,就是大家日常所讲的“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加上近年来强调的“教研、训练、评价”。实践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离开了常规管理,一切都将是空谈。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从某种角度讲,既是一个校长抓管理的基本功,也是一个校长,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教学上任何一个新理念,新课程,新方法,新措施,任何一项中心工作,只有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相交融,相互促进,才会产生质量和效益。就理念讲理念,就方法讲方法,就中心工作抓中心工作,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方法,再好的愿望,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高的质量,还有可能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甚直,还会适得其反,挨骂遭罪。实践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经验和教训,那就是:没有新理念,新课程,新方法,新措施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是滞后的,落伍的,低效的;不能与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新理念,新课程,新方法,新措施,是空洞的,虚无的,无效的。试想一下,新课程提出的“方法与过程,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不能结合到教育教学常规之中,会有什么意义?

 

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和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作斗争。近几年来,我们在整顿考风考纪,加强考试管理上,做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一些学校,一些个别工作上,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弄虚作假现象和形式主义的问题。表现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为应付检查的“备、讲、批、辅、考”,即为了检查,备课抄教案,讲课图好看,批改走过场,辅导做样子,考试耍聪明,教研抄论文,在读书笔记、打扫卫生、校园五化、校本教研上,为检查而检查,为教研而教研等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和问题,必须坚决地予以纠正和批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一定的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来反映和体现。学校有时为了矫枉过正,在一些方面做一些必须的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人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形式的形式,为了内容而过了“度”的形式,没有了内容徒然只是增加了教师负担的形式,只剩下了形式的形式,必须得到坚决地遏制。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还必须注意,应该做到的,必须做到的,借口形式主义而不去做,不落实,也是不对的,不能允许的。

 

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既要认真地继承优良传统又必须与时俱进,常学常新,常抓常新。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如何实现让说课、评课、听课、讲课更具实际的效益?如何在批改中做到面向全体,注重过程,因材施教?如何深化考试评价,通过考试更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评价多元化导向,突出激励性功能,落实过程性作用,而不是让学生越来越讨厌考试,惧怕考试?如何做到“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多做题”?做到科学训练,有效训练?如何让老师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者是同样的投入,负担更轻一些?效益更高一些?回报更多一些?一句话,如何最大限度的吸收借鉴全国优秀教师教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的最新成果,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怎样把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做得老师有兴趣,有积极性,有创造性,每个环节有新意,有成效,有特色,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必须努力把各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先进与落后的一个显著的差距,就在于教学常规管理细与不细,实与不实。所谓细,就是要全面,不能丢东拉西,顾此失彼,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一定要注意常规教学管理中的那块短板。所谓实,就是要认真,一是一,二是二,每个细小的环节,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怎样做到位,做不到位怎么办,都要一一落实,不能得过且过。在基本的教学常规管理落实上,我想我们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务实、做实、落实和态度。还是那几句老话,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每个校长的高度重视。假若一个校长对自己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究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抓到什么程度,落实到了什么程度,只要求不落实,只抓宏观不管微观,凭感觉,不清楚,说不准,少办法;假若一个教师不知道自己班里有多少学生;不知道自己所教的学科上一次考试排在前十名的学生都是谁;对不同学生的同一篇作文,给的却一样一字不差的批语或者没有批语;对学生的错误错题不知可否;同一节课讲多少次都一个样,没有进步,没有新意;布置的学生作业不加选择,学生多长时间能够完成,完成得怎么样,心中没数;一堂课,投入很多,成本很高,负担很重,讲完了,许多学生却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乡本教研,校本教研时间没有保障,教研没有地点,学习缺少资料,会议缺乏有效的组织,教研主题不明确,参加不参加都一样;先进的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优质课堂实录,优质课堂教案,不去看,不会下载,很少运用等等,虽然是个别现象,但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