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先锋:崛起的平湖中青年书画创作群(下)
挥笔泼墨著风华
――美术创作群
朱文治
今年3月份,“朱文治江南水乡国画展”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成功举行,外界反响热烈,有媒体报道这次展览让京城人“逛了一次江南”。展出的40幅作品,是朱文治以闻名中外的周庄、乌镇、西塘及其故乡平湖等地为创作素材的一批描绘江南水乡风情画,以柔美空灵为特色,在用笔上具有传统水墨画的笔墨趣味,在构图和表现物象上又具现代美感。“他用淡雅细腻的笔墨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表现得可居、可游、可亲、可爱。加上画家的流美秀丽的赵体题画书法,更是使得书与画融,画与景合。画家在作品中把自己对生他养他的故乡,无限依恋的故乡的真挚感情尽情表达了出来。”
平湖画家走出故里在如此高档的艺术殿堂举办个展,朱文治算是第一个。这不仅说明了朱文治的勇气,更说明了他的作品在艺术水准上已以达到的高度。徐悲鸿的夫人、全国政协常委 廖静文女士在看了他的画后赞不绝口,说道:“你的江南水乡写生很感人,很美。我就赞赏这种写实的,反对那些空洞的、闭门造车的‘空山水’。”
朱文治,1946年生,入室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乐震文门下,又得诸多中国美院教授指点。中国美院王伯敏教授题“掇英生神”赞之。十年前在君匋艺术院举办《朱文治仿历代名家山水画展》、《朱文治山水画展》。多幅作品在国家级、省市级评选和展览中入选、获奖。现为浙江省美协会员、平湖市美协主席、浙江省逸仙书画院画师。
彭正海
从我有限的几次与彭正海的接触,我感到他是一位头脑清醒、学养全面的知识分子。他对社会问题的热衷及评判的犀利因为有了知识的底气和高度的道德素养而显得切中肯綮、发人深省,也显示了他作为平湖政协常委的责任心。一个如此“入世”的人却沉湎于国画创作,至少在我看来有那么一点不协调。或许我对国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我感觉国画大致属于表现主义的范畴,它表现的主基调是超尘脱俗、天人合一的境界,它淡化了人,突出了自然。而一个有使命感的知识者,他强调的是人,是社会,是俗世的生活。
果真不协调吗?我曾仔细欣赏彭正海的画,《邀月》、《大吉图》、《秋思图》、《对弈图》……我感到一股勃郁的生命之力推涌而来,胸襟为之一扩,精神为之一振。我意识到,正是有了这一股力,作者向现实生活的掘进才显得如此锐猛。如此说来,彭正海之专注国画,更深层的缘故是因为他以此蓄积道德的能量,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灵魂,使自己在现实面前站正站稳,并拥有评判是非的力量。
五十年代出生的彭正海平湖师范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开始学习绘画,悟性加上勤奋,他的国画技艺突飞猛进,作品屡屡展出、获奖。他的画,构图夸张而不失和谐,色彩鲜艳而不显俗丽,清正、清新、清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不计名利,只重人生修为,从近作《赏梅图》等老人头系列中,我们可感受到他质朴而高贵的人格力量。作为人生修炼的一课,彭正海正在他自创的美术殿堂里谛听着人世浮华,谱写着灵魂的乐章。
郑 强
前年,因为想做郑强的一个专辑,我与文化馆美术干部一起到他家拜访,见到了这位参加过全国美展、在国内美术界崭露头角的青年画家。但他说什么也不肯接受采访,一迭声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没什么好写的。我们只好作罢,仅从他电脑里拷回了几张作品照片,以及一个小小的简介:郑强,男,1975年生,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现在平湖中学任教。主攻油画,作品多次入选省及国家级美展,多次获奖。系第三届文艺“金平湖”奖(2002――2003)金奖获得者。
油画是既耗力、耗时又耗神的一个画种,在平湖,从事该画种的人很少,我所能想到的也就是原美协主席陶民权了。陶的作品主写实,在意蕴的传达上较为直接和朴素。而郑强的油画却有浓厚的前卫气息,细节处真实到某种摄影的效果,而整体构架扑朔迷离,有强烈的超现实氛围。如《一条哭泣的鱼》、《春之投生》等作品,色彩柔和,构图怪诞却无突兀之感,反而传达出某种唯美的情调,在其欲表现的主题凸现之前,就给了观者以一种于感官和心灵双重的美感。
郑强不事张扬,心无旁骛地进行着他的油画创作。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谢伟罡
1997年8月,俄罗斯圣彼得堡艺术家展览中心举办了中国浙江美术家代表团五人联展,五人之中就有谢伟罡,他的刮绒画作品博得了外国友人的赞赏,其中《乐与舞》被展览中心收藏。这件事在平湖美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位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以他独具民间气息的作品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谢伟罡生于1960年,1979年首创刮绒版画,1984年赴中国美院进修,1989年首次举办“刮绒画展”,1992年在上海朵云轩举办“谢伟罡刮绒画展”,2000年,刮绒画作品入选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世华展――国内优秀作品联展”。他的多幅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多次入选省、国家级民间艺术展,并屡获金奖,如1998年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作品《汉砖印象》获金奖。他已蝉联三届平湖市政府文艺奖;被编入《国际名家美展专辑》、《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世界名人录》、《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典藏》等书籍;著有《谢伟罡绒版画作品集》、《谢伟罡刮绒画集》。
浙江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潘鸿海先生称谢伟罡的刮绒画为“艺术奇葩”,并撰文推介。他说,谢伟罡的作品“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让人不经意地穿越时空,游移、徘徊于今天、昨天、明天和遥远的过去……体味作品所流露出来的作者的感受和想法。”
愿这枝艺术奇葩绽放更夺目的光彩。
沈保良
“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经典的美学训条。青年画家沈保良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然流露”的境界。他说:“自我身心的和谐与人际、天人之际的和谐,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生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身体健康、心情舒畅。而营造这样一种和谐唯一的途径便是需要人们在生活中真情自然地流露。”而最逼真的流露,他认为就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
沈保良喜爱绘画,那是一种纯粹的喜爱。绘画拓展了他精神的领域,也使他得以与古今大师彻夜倾谈,与名山大川、花鸟林苑和谐相处。挥毫泼墨,胸中块垒顷刻消融;恣意挥洒,心中情愫淋漓流泻,这无疑是至高的精神操练,是劳动,更是享受。
沈保良,字而已,号如此斋主,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中文系、杭州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供职于城关中学,中国书画报社特聘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1999年在陆维钊书画院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入选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作品展、中国书画小品展、盛世国风中国书画年展(获三等奖)、鸡年画鸡"首届中国画金鸡奖(获银奖)等各级展览;作品散见于《美术报》、《中国书画报》、《浙江青年书画家作品集》等书刊。《写意花鸟画教学谈》、《花鸟画构图略谈》、《怎样提高写意花鸟画的造型能力》、《怎样提高中国画的笔墨功夫》、《谈中国画的美》、《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社会意义》等二十多篇美术论文在全国及省级获奖或发表。
衔一技之长鸣于画苑的平湖中青年画家远不止以上几位。陈平华,1960年生,市美协副主席,供职于工人文化宫。从小自学绘画,并利用寒暑假去上海画院向老师请教。曾得徐东皋指点。擅花鸟。他的创作格言是,“用心灵控制笔墨,用笔墨再现心灵。”作品曾入选“中国书画精品展”赴美国展览,入编《神州艺萃》等书画专集;吕海洲,1959年生,毕业于中国美院教育系,现任教于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作品现代气息浓厚,擅长装饰画、招贴画等。装饰画《永远的“五四”,青春中国》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有多篇艺术论文发表;汪新宇,男,71年出生,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美术系,99年进修于同济大学,2002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受业于董文运、吴宪生、何士扬等教授。他“善于将自己已经具备的扎实的素描基础巧妙地应用在浙派传统的水墨写生之中,使自己的作品既有酣暢淋漓的笔墨韵味,又有细腻入微的形象刻划。”还有擅绘工笔的陆晓英、油画新锐姚瑾等,于绘事均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