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张沐阳写给杨光老师的一封信
(2009-08-18 11:37:17)
标签:
心理师中科院心理所东方文化心理学张沐阳文化 |
杨老师,您好:
有一个问题开始在我的心头萦绕,并且随着我对心理学的理解与感悟的深入,这
个问题愈发的困扰着我。
成长道路上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这一问题。这也是我写这封信的初衷,希望能利
用这个机会和更多的同行分享自己的经历。
与热爱,我先后考下了三级、二级证书,并通过参加各种工作坊、培训班和成长
课,又陆续学习了不少的专业技术课,如催眠、精分、家庭治疗、团体咨询等,
自己的专业“工具箱”里也算得上琳琅满目了。
。由于经常被我们本地的媒体采访、作为嘉宾参加电视节目,或者被学校邀请讲
座,我在地方上也渐渐成了“名人”,生活的很体面,收入方面自己也比较满意
,对此,我始终抱有一种感恩之心。
与技术,但总是觉得这些东西还是别人的,没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有时候
,一出手,威力无穷,咨询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可有时候却令人沮丧,面对有
些来访者,我所有的“内力”似乎都被某种东西压制着,尝试了很多“招式”,
但总觉无法切中要害,无法掌控进程,这种情况为数不少。
打开,我的专业生涯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找到答案,两年来,我不停
的奔波于各类督导班、“大师班”,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然而,我却总
是找不到方向。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之久,令我很是彷徨。
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荣格思想中的东方意蕴,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的一段话,给了
我很大的启示:
和谐。荣格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他内心深处的这种和
谐美的体验。”
我所遇到的所谓“瓶颈”,就像武侠小说中经常会遇到的情节:一个初出江湖的
年青人,因缘际会,体内被灌注了多家多派高手的“真力”,这些“真力”,性
质不同,在年青人体内四处流窜,无法控制。最后,这位青年又因为一次殊胜因
缘,修习了一本渊源深厚的名门秘笈,将体内的各家真力一一收服、“内化”,
最后功力大增,独步江湖。
下,再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理学理念,让我的视线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心情也立刻
无比的舒畅。后来有一次听罗劲先生关于“顿悟”的演讲,我心中对此颇有体验
。
越丰富越好,就像木匠必须要先有一套好的工具一样——但最终你能不能成为鲁
班,仅有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想。东方文化,正是统筹这些“工具
”,超越专业瓶颈的要旨所在。
参会同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