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杂谈:电影与精神分析

(2009-05-08 12:08:30)
标签:

精神分析

杂谈

应用心理学专业

文化

 1960年代电影正式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高等教育科目之一,电影开始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梅兹(Christian Metz)将之命名为「电影学」(filmology),之后电影理论百花齐放,如哲学、社会学、语言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理论,都被挪用来研究电影,在电影理论中也出现许多主义,如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电影理论的抽象化,使得电影不再只是单纯如巴赞(Andre Bazin)的质问:电影是什么?


本文将探讨心理分析电影理论的运用,以佛洛伊德(Lou Sigmund Freud)与拉冈(Jacques Lacan)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主轴,藉由影片中影像与影像、角色与角色等关系,带入鲍德利(Jean-Louis Baudry)、梅兹(Christian Metz)、齐杰克(SlavojZizek)等人在心理分析电影理论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精神分析、梦、镜像、认同、电影机制

 

 

文章来源:华人应用心理网——应用心理学专业社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