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好父母之六:是谁永远教不会?

(2007-10-22 11:40:43)
标签:

家教

亲子

教育行业

教育产业

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

 

  十几年前,当我们观察评估孩子,发现他在生理或是心理方面亟需专业医疗或咨询辅导时,好意建议家长:如果不施行早期疗育,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深远影响。多数家长听了立刻启动防御机制,马上强烈否认,以鸵鸟心态对问题视而不见;有时候,也会被联想成对他们遗传基因不良的指控。只有极少部分的家长,以理智来面对,积极寻找专业疗育的协助。

 

  近几年来,形势大逆转,现在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就忙着把孩子送「儿童心智科」,也不避讳说:「我的孩子有问题,需要谘商!」

 

哪里有问题?

 

  有个年轻妈妈问我:「我念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是会做一些奇怪的行为。譬如,晚饭后有人喝绿豆汤,有人喝红茶,他偏要把红茶加进绿豆汤里,想尝尝混合的味道。这不奇怪吗?」

 

  听到这个举例,我心里捏把冷汗,不禁深深感谢父母当年对我的容忍。

 

  年幼时,那个阶段的我和其它玩伴,乐此不疲的游戏就是把从家中「偷渡」出来的饭后饮料胡乱混合,制造各种怪滋味尝一尝。大伙儿挤在泥塘边,有时会加入一些杂草、沙土、泥块……,玩一整个下午。那时,我们最大的乐趣是运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做稀奇古怪的实验,当然也闯下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祸事。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脑子正轰轰烈烈的发挥求知求真、探索理解的实验精神。现在我已能理解:这是驱动人类不断进步、向上爬升的原动力,少了这类实验精神,人类文明的进展,恐怕只能在原地踏步。

 

  这个妈妈听完解说之后,并没有如释重负的轻松舒坦。我感叹:或许要说孩子需要做谘商辅导,才会令她放心吧!

 

父母身教

 

  我的手机响起,话筒传来中气十足的陌生声音。有时,我真佩服读者的神通,总有人能够像订购披萨一样,有需求就随时打电话给我……

 

  对方很豪气的省略人际客套,开门见山:「老师,我的孩子有问题。学校老师常在联络簿上写:孩子常大嗓门对同学说话,影响了人际关系。我该怎样教他说话小声些?」我委婉回答:「你的声音中气十足呢!你家的人说话,是不是习惯这样的音量?」

 

  「对呀!这是我家的标准音量。」他亢奋的声音像中大奖。

 

  我提示他:「或许,孩子是在家里养成了大声说话的习惯。要他轻声细语,须全家人一起努力才行。」

 

  「老师,我们大人是改不了的啦!我要问的是:孩子怎么教?」他的声音夹杂不满和不耐。这个主题又持续了十来分钟,电话那一端的声音依旧洪亮、精神饱满:「老师,我的孩子还有个问题,他老是没办法分辨哪些话可以在家里说,却不可以在外面说。你说,这个孩子是不是有问题?怎么教都教不会?」

 

  我回答:「小一的孩子通常是直接又单纯,认知能力还没发展到能够明确区分,哪些话可以对家人说,哪些话是不能坦白的对外人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不论在家或在外,要自我约束遣辞用字,尽可能圆融、委婉,保持一致,以后就不会有类似困扰了。」我开始觉得十分疲倦,有无力的沮丧。

 

  「我们大人的习惯是改不了的,已经定型啦!我是要问你怎么教孩子。还有,我孩子老是喜欢强辩、教训同学,讲话总是停不下来,在学校都被同学排挤,我该怎么教他?」

 

  我头疼的说:「你的问题要从自己的习惯改起才行,只要求孩子改变,可能很难……」最后,我像战败的小兵,赶紧挂上电话,弃械而逃。

 

不能只教一次

 

  有个认真的妈妈,有课必上,且十分重视每堂课。每次她都带孩子抢占第一排位置,正襟危坐,努力做笔记,但她所提出的问题都是:「老师,我的孩子是不是有问题?为什么总是教不会?」我想尽可能扮演好老师,却不喜欢当着孩子的面谈论敏感又伤人的问题。可是,这个母亲坚持这是给孩子的机会教育,因此,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刻意问我:「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回家后自动自发做功课?」「为什么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为什么不能乖乖坐好,写出工整的好字?」「我都教了他一次,为什么孩子不能……」

 

  我看着那个读小二、敏感又内向的孩子,有许多不舍。我告诉年轻妈妈:「孩子的教育和养成好习惯要长时间培育。只讲解、示范、教导一次,就要求孩子马上达成,对孩子是不可能的任务。教养孩子不是『说一次』、『教一遍』就可以轻易达成的。」

 

  每次她都静静听完,真诚道谢后离开。可是,再见面时,她的问题还是一样。我深深叹了口气,真想问她:「我很想帮忙,但请告诉我,为什么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还是没办法教会你呢?」

 

 

**本文转载自国语日报2007/10/03 家庭版◎王秀园(脑神经训练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