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一、渊源、发展与基础理论
莫礼生的“精熟理念”提倡单元教学法,强调精熟标准;他所提出的“精熟公式”包括下列步骤:
预测验→教学→测验教学结果→修正教学程序→再教学→再测验→熟练卡洛的“学校学习模式”性向高者能学习较复杂的教材,反之,性向低者只能学习学科中的基本要点。
二、布鲁姆的“精熟学习”
(一) 影响学生学习成败的两类因素:
- 稳定变项:智力、社经地位
- 可改变变项:认知及情意的起点行为、教学质量
(二) 精熟学习法的教学过程
- 引导时期
教师利用上课时间告诉学生要学什么、如何学、熟练标准评量程序及成绩评定方式。
- 教学程序
教学策略需先将一学年或学期所教教材分为小单元。每一单元教学时间约一至两周,教学之后加以用来测量学习进步到何种程度,让老师及学生了解是否已精通教材。
(三) 实施精熟学习的主要步骤
- 精熟学习的计划
- 安排及管理教室的精熟学习
- 精熟学习的评量
三、精熟学习法的应用(实施精熟计划的方法)
教师发展法:注重人员的充实及个别修正(改编)问题。
课程教材法:着重于精良的教材及应用的标准形式上。
基本要素
- 提示:提供学生学习的线索或指引。
- 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 增强与奖赏:藉以引发学生学习动机。
- 回馈和校正:定期提供学生立即、清楚、直接和明确的改善学习的方法。
四.在教学上及课程上的意义与限制
[意义]
(一) 在学生学习上的意义
- 确保学生学力水平
- 增进学生学业自我观念与心理健康
(二) 在教师教学上的意义
- “回馈─校正”的个别化协助对学习的重要性
- 改变教师对学习能力的看法
- 利用人力资源协助学生学习
(三) 在课程上的意义
- 涵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 普遍而落实地实施人文课程
- 塑造教室内和谐的人际关系
- 创造高峰学习体验
[限制]
- 忽略对学习的中介历程之探讨,始精熟学习策略不易有效发挥功能。
- 教材被分成若干细小材料再叙写成教学目标(通常是行为目标),无法完全代表整体。
- 难以界定精熟表现标准。
- 编制优良教材耗费教师精力及时间。
否定个别差异的价值。
前一篇:高峰体验 —— 李子勋撰文
后一篇:海尔巴特的启发教学法